第167章 疏远(1 / 2)

刘氏的葬礼安排,很快就确定了下来。

虽然周氏对刘氏突然死在了老宅,心里隐隐约约有几分莫名地发虚,但依然坚持不能将刘氏葬入祖坟。

北关镇的民俗,夭折的孩子、没活到五十岁的男人、没有寿终正寝的女人、各种横死的人,都没有资格葬入祖坟。

最为仁慈的家族,也不过是在祖坟附近找一块地,给他们留下个孤零零的坟包。这样子孙后代上坟的时候,也可以顺便给他们烧些纸钱。

至于夏大郎和金花提出来的请出家人来办全套的法事,停灵四十九天之类,统统都被否了。银花从一开始哭了一场,后来就一直很沉默。

金花和夏大郎为了刘氏的丧事怎么办,跟夏有财和老两口儿争吵的时候,她也一直一言不发。要么就是安静地沉默,要么就只是默默地流泪。

周氏一开始还对于刘氏突然过身,有几分莫名的愧疚。

可她见了夏大郎和金花看向自己那种眼神,明晃晃的愤怒中还带着几分仇恨,只觉得心头一股热气都被凉水泼洒了,然后又冻成了冰,拔凉拔凉的。

后来周氏干脆懒得去做这个恶人,只明确了刘氏不能进祖坟,别的事情,都让夏有财自己去安排。

夏有财阴沉着一张脸,也不知跟两个孩子说了些什么,最后定下来给刘氏停灵三天,夏大郎和金花竟然都同意了。

刘氏出殡那天,天气阴沉沉地,还下了些小雨。

哀戚的唢呐声响了一路。

夏大郎走在送葬队伍最前头,一身白色的孝衣,手上举着个灵幡,一路走、一路哭,一路撒着纸钱。

北关村的坟地,离村里不算远,即便夏家大房众人,都是尽力慢慢地走,也花了不到两个时辰便到了。

刘氏的棺椁被放进事先挖好的坑里,夏大郎缓缓地走过去,往那棺椁上,添上了第一锹土。

夏稻花看着刘氏的棺椁渐渐地被泥土遮住,很快鼓起来一个坟包,上面竖了个碑,却是木头的。

这石头的碑,都不一定能存在多久。这木头做的碑,哪里扛得住风吹日晒

夏稻花看向了夏大郎和金花。

金花的脸色是愤愤不平,外加几分凄苦。

夏大郎却是一脸坚定

是了,他大概是打着等到自己发达了,再给刘氏迁坟的主意吧

金花又看向了夏有财。

在给刘氏操持葬礼的这几天,夏有财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阴沉可怕。偶尔也会向自己,投来瘆人的视线。

夏稻花自然不会再被他吓到。

她已经理顺了自己的心思。

刘氏已经为她的罪行付出了代价。作为谋害姜氏未遂的知情人、兼共犯,夏有财难道就应该逍遥法外么

只是,夏稻花暂时还没想好,要怎么惩治夏有财。

直接杀了他

那样似乎太便宜他了。

毕竟刘氏虽然冲锋在前,背后那个发出指令的,十有是夏有财。

夏稻花不想直接杀了他,却也不想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她一定要收拾了夏有财,而且,这事儿要快,不能拖太久

葬礼结束后,大房一家子回了镇上。

老两口儿收拾了个包袱,给夏有财带上了。

夏稻花知道,那里面有周氏给夏有财做的几件衣裳鞋袜,还有一些吃食,两块碎银子,和一包铜钱。

分家之后,老两口儿在银钱上,就紧手了许多。

刘氏几次来哭穷,变着法地找老两口儿要钱,都没能从老两口儿手中掏出银子来。

这一回,老两口儿竟然主动给夏有财了。

怎么这刘氏一死,老两口儿和夏有财的关系,反倒缓和了呢

刘氏死后,大房很显然已经怨上老两口儿了。

不,应该说,他们也许已经怨上了当时在老宅的所有人。

前些天为了坟地的事情,他们还跟老两口儿吵得不可开交,那些难听的话也没少说。

周氏怎么这么快就原谅了他们

夏稻花有几分想不明白。

再者说,老两口儿明明知道大房算计梨花的事情。

虽然后来梨花没真出事儿,最终倒霉的是大房一家子但老两口儿也不至于因为这个,就反过来同情大房吧

夏稻花都能看出来的名堂,夏有田和姜氏又怎么会看不出来

虽然姜氏现在还没出了月子,行动不便,似乎应该什么都不知道才对。

但几个妯娌之中,吴氏和程氏都跟姜氏交好,孙氏又因为二郎经常从中劝说的缘故,跟姜氏也能维持表面上的和平。

姜氏的消息来源,比夏稻花还要丰富几分呢

见了老两口儿的做法,夏有田和姜氏都觉得有几分心寒。两人偷偷商量好了,等槐花一满月,姜氏就搬回南湖边上的新家去。

以后四房和老宅的来往,也要渐渐淡薄起来。

老两口儿对大房的感情,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