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院子里洗起来。
河边洗衣服的都是女人,老爷们过去多丢人,他就搁院子里洗,水用完了就去挑,手里那衣服搓着搓着,好像又回到过去媳妇还在的时候,她娇生惯养长大的,汪老三知道能娶着她是自己八辈子修来的福,所以格外珍惜,舍不得让媳妇干活。
洗衣服做饭下地,他通通抢着干,为啥她还是要走呢
汪香留望着她爹蹲地上洗衣服那一幕,跟着眼圈泛红,她试着张嘴说话,发现自己已经能发出声音,就求了了“我爹他人真不坏,以前我妈没走时,他对我可好了,我妈要是不走,他不会这样”
“你两个堂姐,一个叫小霞,一个小云,你怎么叫香留”
汪香留被问得一脸懵“啥”
“你是秋天生得吗”
汪香留点头,不懂了了是怎么知道的,“嗯。”
“以前汪家这院子里,有棵桂树,后来你祖母嫌这桂树中看不重用,叫人伐了,改种枣树。”
汪香留震惊“你,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了了淡淡地说,“你出生时恰逢桂花盛放,于是陶晴好便为你取了这个名字。”
汪香留初中辍学,并不知道自己的名字还有来历,只偶尔听见汪老太嫌弃她这名字拗口,一点都不好听,不像小霞小云叫一次就能记住。
她傻傻地听了了说话,了了问“你说,你父亲听说过这首词么”
那当然是没听说过,这几个字写出来汪老三能不能全认得都得另说。
汪香留是有点憨,不是傻“你到底想说什么你,你想说我爹配不上我妈”
“不是吗”
了了指了指她的课本,汪香留从小学读到初中每一本书都保存的很好,她把它们放在床头的木箱子里生怕弄脏,这点时间,已足够了了将其翻阅完毕,更何况她还有汪香留的全部记忆“若我是王母,我也要拆散织女牛郎。”
汪香留摇头“不是这样的,不能这样衡量我爹跟我妈的关系”
“陶晴好离开了。”
六个字彻底堵住汪香留想辩解的嘴,因为哪怕她说出花来,把汪老三跟陶晴好的婚姻描绘成天上地下绝无仅有的好姻缘,也无法否认陶晴好一得到机会便毫不犹豫离开的事实。
了了问她“你是恨你妈抛夫弃女,还是恨她没带你走”
闻言,汪香留一震,泪水自她面颊滑落,小小的雪人很快融化了一点,然后迅速被重新冻结。
汪香留难道不知在汪家日子不好过她可是汪老太的亲孙女,她也有汪小霞汪小云两个姐姐,她们姐妹三人的确没有过得非常惨,甚至跟其他人家比起来,汪老太对孙女算不错了,不打不骂的,偶尔数落两句。
但下地干活不累吗大夏天蹲锅屋烧火煮饭不累吗别人吃完了自己拎着桶去洗碗不累吗
如果说家境贫寒,需要一家人共同努力倒也罢了,可堂兄堂弟们为什么不用干他们怎么就能不烧火不做饭,不洗衣服不洗碗他们怎么就不被要求勤快懂事会做饭“这么懒嫁不出去”这样的话,怎么没人对他们说
退一万步说,即便日常生活不用辛勤疲惫,那么陶晴好跟汪老三之间能有共同语言吗汪老三会说外文吗会弹琴吗喝过咖啡吗读过名著吗能理解陶晴好吗
陶晴好不走,难不成还得把肚子里的儿子生下来,给老汪家再添一大胖小子,从此后勤勤恳恳变成像赵春梅乔红艳那样,才算踏实
算了吧,这样的赞美谁爱要谁要。
了了说“你可以自己走的。”
汪香留哭着道“我怎么走我哪里都去不了,我妈不要我”
“为什么要找她”了了不解,“你一个人活不下去吗”
这个世界与弱肉强食的修仙界不同,与皇帝为尊的世界也不同,至少在明面上,律法允许女人读书,也允许女人独立生活。
汪香留抹了把眼泪“奶都收钱了,彩礼也都收了,我不能走。”
了了没有再说话,她看着汪老三拎水桶出去挑水,又检查了一遍书包跟课本,因为要相人,再加上学期末,汪香留已经一个星期没去学校了,距离期末大概还有半个月,这年头女孩读着读着就不去学校了很常见,老师们一般也不会管,大家都知道,这就是家里不让读了,管也没有用。
陶晴好走时汪香留还读小学,后来她考上初中,成绩中等,汪老太就不想让她读了,汪小霞汪小云都是读完小学辍的学,家家户户不让女孩读书原因也很简单,一是要交学费,二就是家里活没人干。
再来就是家里有新生儿,女孩去学校,没人带孩子,读完小学的女孩基本都在十三四岁,这岁数算半个劳动力,读书能有啥用,还不如在家里带娃干活。
像汪家就还得再加一条,读书的太多了,男娃读女娃也读,家里家外那么多活怎么忙得过来而且,也没钱。
汪香留能读初中,那是她赶上了好时候,国家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读初中不用交束脩不对,了了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