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1 / 4)

北帝的皇宫内,刘耀听完太傅一席明显是说来安慰人的话,不肯相信她是真的没有大事。

他眉头一皱“太傅,您有不高兴的事别憋在心里,您告诉我,是不是谁惹您不快了我一定重重惩治他们。”

洗女无奈地摇头。

“还是那几个新来的厨子做的饭不香”他讨好地扒着洗女的桌案,眼里是化不开的依赖“我让人找更地道的汉人厨子来好不好”

“不好。”洗女抿了抿嘴,将桌上的文书奏折收起来,略带责备地看着刘耀“找了新的厨子,那以前那些厨子你要怎么样又要没用就拖出去杀了吗现在的厨子每年辛勤为我做家乡菜,从来没有惫懒的时候,我对他们的手艺也很满意。”

刘耀着急道“但是还能更满意,我一定为您找天底下最好的厨子。”

洗女摇了摇头“我们汉人里有一个道理,叫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万事留一线,路才能走得更远更长。我们的圣贤对这种为人处世的道理有一个很好的词来总结,叫中庸。我们还有一本儒家圣贤写的书,也叫中庸,讲的就是中庸的好处和如何成为一个中庸的人。”

刘耀低头思考一会儿,才道“我以前有一阵每日都想吃糖,越吃越觉得不够,于是叫人给我拿了很多糖,以糖代饭,连吃了三天。但是吃了三天之后,我再看到糖就想吐,很长一段时间都吃不了甜的东西,也再没有一开始吃糖的那种快乐了。这大概就是我太极端导致的。太傅是教我不要过分追求极限吗”

洗女点头“孺子可教也。”

刘耀顿时一阵兴奋,脸上容光焕发,他想了想,又抓着桌子问“中庸真是个好思想,你们写中庸的那个圣贤还在吗我真想见见他,或者听您给我讲一讲那本书。”

洗女遗憾地看着他“中庸是几百年一位叫子思的人写的,你可见不到他了。”

“那太傅呢”

“我也不行。汉人的学问包罗万象,没有人能掌握所有的汉学精华。中庸这本书不是我精通的,怕是不能为你讲出它的精妙之处了。”

“啊。”刘耀遗憾地垂下头,一会儿又打起精神问“如果我想要了解这本书的内涵,应该怎么做呢”

“汉人之中研习诸子经典的人很多,我所来的地方,有一个伟大的人,她无私地用自己的财产办起了一个学校,教那些陌生但是却一心求知的人读书,只要你愿意且足够认真,就能在那里自由地学习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我曾经也是其中之一。”

“我虽然不擅长中庸,但是她那里聚集了无数一心研习汉人学问的人,一定会有人精通中庸吧。可惜,那里离我们这里实在太远了,陛下恐怕也无缘请到她们了。”

“唉。”刘耀叹了一口气,真心实意道“我真希望自己是你们那里的人,这样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了。”

洗女摸摸他的肩,无奈笑道“陛下说笑了,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你羡慕别人的时候,别人又何尝不是在羡慕你呢。”

“羡慕我吗”刘耀想了想,点头“是啊,他们都羡慕我。我的叔叔们都想将我取而代之,这正是他们羡慕我的证据。可是这种羡慕,这种朝不保夕的日子,谁想要呢”

洗女轻轻拍着他的肩,低声安慰“陛下,您已经安全了。”

“是啊,安全了,我安全了。”刘耀低声喃喃两句,忽然又转移了话题“太傅还没有告诉我,您到底是为何闷闷不乐。您一天不开心,我觉得活着也没有意思了。”

洗女忽然将手收回,严肃地看着刘耀“陛下下次不要说这样的话了,洗女受不起。”

“我”刘耀一时无措,但是这时洗女已经长长叹了一口气,将刚刚收起的奏折拿了一份摆到了他面前,道“洗女只希望陛下长乐安康地活着,您要是动不动就说这种话,洗女又怎能开怀呢。我这几天不开心的事就在这里了,陛下一定要知道,就看看吧。”

刘耀看看洗女的脸色,见她没有要生气的意思,才将那封奏折拿了过来。

刘耀一直在洗女的教导下学习汉学,对太傅传授的东西,他是一向都上心的。

所以他如今虽然还说不上对汉文化了若指掌,但是也远远超过他朝中那些胡人贵族,读和写他都不成问题,甚至写的一笔不错的字。

刘耀将奏折拿在手里,匆匆浏览过一遍上面的内容,心中觉得自己有些明白了,但又有些疑惑。

这封奏折里写的,是上个月青州刺史孔景阳斥责江北贸易城背后的主人王若彩和霍思城的事,除了讲了孔景阳是如何责骂那两人的,也讲了现在南方的舆论情况,从奏折上面所写的内容来看,场面不容乐观。

刘耀从一开始就知道,他的太傅是江北人,因为第一次见面,洗女就介绍了自己的身世她是江北人,有幸遇到贵人资助,学得了一些知识,又攒了些钱财,便冒险北上来做买卖,在北方呆的时日久了,才决定留在北方。

从太傅刚刚的诉说里,刘耀不难猜到,奏折里被孔景阳骂的王若彩母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