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密信(3 / 4)

宋疆 青叶7 7232 字 2022-04-15

同时,好像也在他的心里,不知不觉的种下了一朵亦正亦邪的花儿。

甚至连叶青他自己,都不清楚自己这个时候,到底想要做什么,为何要取名为种花家。

自然,他就更不会知道,当他把铁木真那所谓的开关往后推移的时候,他的那个开关,在被金人伏击,以及被赵构提拔他为皇城司副统领的时候,就已经开启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像现在坐在船上开始渡河的泼李三跟董晁,虽然不知道叶青为何要取名为种花家,但他们也知道,这两千多人的少年军,几年以后,或许就将是叶青麾下的第一支心腹铁军。

但无奈,自北宋南渡之后,不论是岳飞还是韩世忠为首的中兴四将,还是其他抗金武将,在抗击金人南渡灭宋的时候,都曾经私自招募过军队,以此用来抗击金人。

虽然随着岳武穆的莫须有致死,导致朝廷武将的地位持续下降,但朝廷显然并没有,明令抑制这股武将私募之风,只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不再去私募,而是以枢密院的为准则。

泼李三,老刘头,包括远在临安的赵乞儿,却都是岳飞背嵬军旧将,对于叶青私募军队一事儿,自然是谈不上敏感。

更何况,随着岳飞的死,以及他们背嵬军的被分化、瓦解,他们对朝廷更是好感缺缺,就更不会注意到,叶青此举,已经是属大逆不道,是有谋反之实了。

而董晁则是最为直接的受益人,他这个时候,感恩叶青还来不及,自然就更不会察觉到,此时叶青的所作所为,若是被朝廷知晓后,完全可以让叶青大声的在大理寺唱凉凉了。

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各种条件都莫名巧合成熟的情况下,一支被默默隐藏在草原上的私军,也就这么无声的走上了历史的舞台,默默的躲过了南宋朝廷的触觉与敏感,而开始在大草原上学着展翅,学着翱翔。

临安城皇宫内,王伦如同一阵风般,往德寿宫的方向跑去,好几日没有消息的叶青,终于带来了让太上皇盼望已久的密信,虽然他还不清楚密信里面到底写了什么,但看着连同密信一同送过来的包裹,心里已经隐隐猜到,叶青这次显然是立功了。

“打开看吧。”赵构放下茶杯,示意旁边的宫女收起他临摹的一幅画说道。

随着众人皆退出房间,王伦这才小心翼翼的打开那封厚厚的密信,当看到里面沾染着血迹的纸张时,不由的手一抖,打开一张,看到上面宁国公赵训五字后,王伦顿时一个激灵,急忙把那张纸递给了赵构。

随着七张纸都一一被打开,宁国公赵训等七人的名字便被赵构一一铺开在桌面上,皱着眉头凝重的望着那几个人名“没有了”

“回太上皇,还有。”王伦急忙念道“末将在泗州未能等到金人商队,于是大胆渡河前往我大宋失地,在忠庙镇发现了被贼寇袭击的金人商队。末将经过好几个时辰的搜寻,终于在金人商队里发现了宁国公等人,但无奈末将来之匆忙,无法为奄奄一息、受伤严重的宁国公等人疗伤,而与此同时,末将便听到了远处有金人官府的嘈杂声。宁国公等人不顾自己伤势严重、生命垂危之际,匆匆写下了自己染血的名讳,以及示意末将取出宁国公等人之大宋朝服,希望末将能够带回我大宋,衣冠而葬,也算是落叶归根,不辱我大宋皇室之威名与仁德。”

随着王伦继续念着那封密信,赵构则是自己亲自动手,打开了那旁边的包裹,里面一件件崭新的国公服与公主服,在赵构这个皇室的眼里,一眼就能够看出,虽然料子质地差了一些,但完完全全是皇室的标准而制,即便是别人想要仿效,也很难做到几十年前的朝服式样。

“还说什么了”赵构面色平静,看不出内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回太上皇,叶青还说了,宁国公等七人在贼寇袭营之时,趁乱联手杀了金人十三人,最终因为金人太多,而无法。”王伦回答道。

“就没说为何没办法把朕的皇弟等人带回来吗”赵构好像很不满意叶青没能带回宁国公的遗体。

“回太上皇,叶青偷渡淮河回失地只有十人,加上金人已经闻讯赶来。叶青为了怕与金人误会,误以为乃是我大宋所为,所以只能带着国公、公主等人的衣冠先躲了起来,一连潜伏了三天,都无法找到机会带回国公等人的遗体后,才偷偷渡河回到了泗州城赴命。”王伦躬着身子谨慎的说道。

心里则是已经偷偷乐开了花,不管宁国公等人遗体是否还能够找到,但最起码困扰了圣上好些时日的噩梦,终于算是走到头了,再也不用刚刚睡熟没几柱香的时间,就从噩梦中惊醒了。

“金人多狡诈啊。”赵构抚摸着那一套套崭新的,熟悉的朝服,当年还在汴京的一切仿佛一下子涌上了心头,回想着往事的赵构喃喃说道“金人这是敲山震虎啊,以后还会故技重施的,朕心还是不安啊。”

王伦不敢说话,他知道赵构指的是什么,当初第一封金人送来的密信,甚至包括之后的密信,里面所指的人可并非是赵宋宗室,而是韦贵妃在金所生之子嗣,只是到了最后几封信,才点名了是赵宋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