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大嫂的态度,你也看到了她根本不愿意给我出彩礼”
“大哥孝顺,也疼爱我这个弟弟。但他不光是您的儿子,我的哥哥,还是别人的丈夫、别人的爸爸啊”
“就像二哥、三哥,他们自打有了自己的小家,连家都不回来了”
“妈,咱们家这样,其实早就算是分了家。”
“过去,我没有结婚,跟着哥哥嫂子住,旁人也说不出什么。”
“等我结了婚,如果还住在一起,嫂子和侄子侄女们不闹,外人都要说闲话”
郑读掰着手指,一条一条的说给王老太听。
王老太却听不进去,竖起眉毛、立起眼睛,骂道“他们敢”
也不知道王老太是骂宋春红母子几个,还是在骂多管闲事的外人。
或许两者都有。
王老太在家里说一不二,便养成了霸道的性子。
且她一个老寡妇,若是真的豁出去,大队长、村长都要头疼,更不用说那些村民了。
“妈,您先别生气,您听我说”
看到王老太还是不肯松口,郑读继续卖力的劝说。
“大哥大嫂虽然嫌弃我,可我却不愿意跟他们反目成仇”
“跟肖知青的事儿,我是认准了的,我一定要娶她”
“这笔彩礼钱,就让大哥大嫂再帮我最后一次吧。”
“结了婚,咱们就分家您要是想跟着大哥,您就留在老宅。”
“如果您不放心我,就跟我去另起宅院您放心,您儿子养得起您”
听儿子一口一个要养自己,王老太顿时被逗得眉开眼笑。
但,笑过之后,她还是坚定的摇头“不行不能分家”
自家人了解自家人,她家小四儿就不是下地干活的那块料。
那个肖知青呢,看着比自家小四儿还娇贵。
如果把他分出去,没有老大一家帮衬,他们小两口连口粮都混不上。
这年头生产大队虽然讲究“人七劳三”,只要户口在村子里,就能占个人头。
但,如果真的啥都不干,却想来分粮食,那也是不成的。
而是郑读、肖知青这样的年轻人,基本上是分不到什么轻省的活计。
再偷懒,也要下地装装样子。
一想到自己当成心肝宝贝一样养大的小儿子,要跟着一起顶着大日头干活儿,王老太的心就像被刀割一般的疼。
“你大哥肯定不会嫌弃你,至于你大嫂和那几个小崽子,哼,这个家还轮不到他们来做主”
王老太霸道的说着。
反正一句话,她就是不分家。
慢说她还活着,就算她死了,临终前也会安排好
她的宝儿,绝不能受委屈。
郑读
唉,王老太确实极品,搁在种田文里,妥妥的大反派。
但她对郑读也是真爱得深沉
他穿成了郑读,自然要承担这份因果。
所以,就算所有人都唾弃王老太,他也不能。
他非但不会嫌弃王老太,还会把她当成慈母般孝顺。
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王老太的“偏心”是有道理的。
他郑读才是四兄弟中最孝顺、最有出息的人
但,分家还是要分的。
郑读记仇,他可没忘了这些年原主受到的嘲笑、挤兑。
郑渔这个大哥,确实老实,对郑读也不错。
可就像郑读劝说王老太时说的话郑渔不只是郑读的大哥,他还是宋春红的丈夫,是琴棋书画四姐弟的亲爹。
原剧情中,郑棋重生,配合着宋春红提出分家。
郑渔不同意,郑棋就撺掇宋春红跟郑渔离婚。
还表示,如果父母离婚了,他和姐姐、弟妹会跟着亲妈。
让郑渔一个人留在老宅。
到时候,不管他想孝顺亲妈,还是想照顾弟弟,都随他。
郑渔惊呆了,愤怒了,但最后还是屈服了。
他是妈宝男、扶弟魔,可他还没有达到极致。
他还存有一丝理智。
当然,这样的理智落在郑读眼里,就是自私
不想为了亲妈和弟弟让自己妻离子散。
或许郑棋只是威胁呢
毕竟郑棋再怎么能干,也只是个十三岁的半大孩子。
宋春红只是被大丫的事儿刺激到了,她心里还是看重郑渔这个丈夫的。
但凡郑渔稍稍让一步,宋春红就会回头,她根本就不会离婚。
郑读觉得,只要郑渔稍稍聪明些,就能看穿这一点。
他再坚持一下,兴许就能让郑棋的计划流产
可恨郑渔到底还是顾念自己的小家,放弃了郑读这个弟弟。
虽然他还是给出了二百块钱的彩礼,但在郑读结婚的第二天就把郑读两口子分了出去。
这是多迫不及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