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大朝会,各股势力都在蠢蠢欲动。
就是今天
梁王赵垚、韩王赵烁,他们表面上共同串联,一起煽动赵氏宗亲。
暗地里,他们各怀鬼胎,都觉得自己更有机会
他们一个是皇帝的亲叔叔,一个是皇帝的亲弟弟。
把皇帝拉下马,他们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继任者。
王源等世家官员,看着似乎没有宗室那般积极,却也没少动手脚。
永承帝对于世家的排斥、打压,他们全都看在了眼里。
没说的,这位小皇帝,早已站到了世家的对立面。
他的翅膀还没硬呢,就开始想办法的削弱世家。
若是等他羽翼已成,他们这些世家,岂不是要任由小皇帝宰割
另外,王源等一众大佬,也受够了永承帝的蠢笨与任性。
其实吧,作为臣子,若是遇到了笨蛋、昏君,他也不是不能接受。
毕竟皇帝越蠢、越昏聩,越容易被操控,他们世家也有更多操作的空间。
永承帝不一样,他不是单纯的蠢,他还自作聪明,自以为是。
这种又蠢又任性,才是要了亲命。
他的言行,完全没有规律可循。
世家,哦不,是朝臣们想要揣摩圣意,预判皇帝的预判,并不十分困难。
就像这次的“身世之谜”,任凭王源、冯寿等人如何善于谋略、精于算计,想破脑袋也想不到永承帝会有这样的骚操作
“不愧是圣人啊似你我这等凡人,实在难以窥探他的想法”
私下里,王源满是嘲讽的对心腹、小喽啰们这般感叹着。
彼时的皇帝都不怎么要脸,为了彰显自己的圣明,喜欢让朝臣们尊称他为“圣人”。
而此圣人非彼圣人啊,不是说皇帝真的是孔孟那样的圣人,而只是一句朝臣们对于皇帝的拍马之词。
王源很少称呼皇帝为圣人,此时却忽然这么说,足以表明他对于永承帝那神奇脑回路的“惊叹”
这样一个“奇妙”的皇帝坐在龙椅上,不管是对朝堂百官,还是对黎明百姓,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亲政还不足一年啊,就已经搅得朝廷鸡飞狗跳,好好一个南州,也被他弄得天翻地覆、民怨沸腾。
若是长此以往,任由永承帝胡闹下去,这大渊的江山,还真是要玩完
世家虽然不介意改朝换代,但如果能和平发展,谁又愿意整天生活在战火、动乱之中
虽然梁王、韩王也都不是什么好的,但再坏,也不至于比永承帝还要昏聩吧
再者,那位至尊太后已经从大明宫杀回来了。
她心中定然有了决断。
梁王、韩王这样早已长大成人的皇室宗亲,何太后基本上不会考虑。
应该会过继他们的儿孙,再扶持一个小皇帝。
在小皇帝长大成人、可以亲政之前,朝堂上又将是太后与辅臣、政事堂等三方势力共同掌控。
如此,也算是一种微妙的平衡,大渊朝不至于陷入动乱。
只是
何太后与梁王母子积怨已深,应该不会轻易选择梁王府的子嗣。
而韩王又野心勃勃,一旦让他当了“太上皇”,他定会利用身份搅风搅雨。
唉,赵氏宗族还是人丁稀薄啊,想选个各方都满意的小皇帝,都这般艰难。
永承帝你们的礼貌呢朕还在龙椅上坐着呢,你们就开始考虑下一任皇帝的人选了
其实,何止是善于操控朝堂、习惯了废立皇帝的世家会提前筹划,就是武勋们也都各有计较。
表面上看,他们都是没啥算计的粗鄙武夫。他们只效忠与皇帝。
但事实上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他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家族,有了自家的利益。
且在某些方面,他们的利益,与他们的效忠,似乎并不冲突。
他们与冯寿的某个想法十分相似
他们确实忠于先帝,也都在先帝面前盟誓,要守护赵氏江山。
但,先帝不止永承帝一个儿子啊。
把赵圭拉下马,推赵垚上位,并不算违背了与先帝的誓言。
至于皇后、淑妃、贤妃、德妃等人的娘家,按理说,他们看在自家女儿的面子上,应该会站在永承帝这一边。
毕竟,永承帝还是皇帝的话,他们这几家才是“外戚”。
一旦永承帝被废黜,他们与皇家自然没有了关系,而他们的女儿也会跟着废帝一起被圈禁、埋葬。
他们不能说为了一个女儿而放弃整个家族的利益,却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女儿年纪轻轻就凋零啊。
所以,他们最好的做法,就是不支持,也不反对,顺其自然、静观其变。
然而,事实却非如此。
他们这几家,竟是比其他的武勋们更想把赵圭从龙椅上踹下去。
不为别的,还是为了自己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