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用,还能剩下一些拿去卖。
“再有,前两年朝廷不是研制出了牛痘吗痘庄跟京城这边的医署长期招人帮工,我婆娘一直有活儿干。去年又有了水泥,京中到处在修官道,我跟着他们跑,修路我不会,但打杂我行啊。干了一整年,也赚了些。
“正巧那边工期结束,又听闻这边在招有经验的人养猪,我就来了。公子,你给的待遇好,银钱多。离家远一点也不怕,庄子上安排了地方给我们住,在这住可以帮忙守夜,照料晚上猪圈的活儿,还能得一笔补贴。
“我们家现今存了不少钱,我把孩子都送去读书了。我幼年家里条件好,父亲也曾送我读书,可惜我脑子不行,读不进去,学不出来,也就只能算点账,认几个字。但我儿子聪明,先生常夸呢。”
胤礽眼睛弯起来“读书好若有条件,是该多读书。不拘一定要读出个什么样来,考不考得上功名还在其次,能明白事理,辨别是非才是首要的。就算只能认字算账,也已经很不错了。”
胡老三连连点头。
胤礽又问“你有几个儿子”
“早年没了两个。如今除长生外,还有个幼子长康,加一个女儿。我女儿也识字的。长生跟长康回家都会教她。”
“挺好。”胤礽想了想,“孩子们都要读书,你若一下子还我二十两,家中银钱可还支应得开吗”
胡老三一顿,蹙眉算了算。二十两家里倒是能拿得出来,可马上就要过年,得花银子。年后两个儿子又得交束脩。如此算来,恐怕有些困难。
胤礽失笑“不如这样,你分期还,每年还五两。四年还清,如何我是不常来的,但吉祥在,你可以给吉祥。若往后吉祥回到我身边,这处庄子也会有别的人接管,你交给他们也是一样。”
胡老三千恩万谢“是多谢公子公子大义”
胤礽笑着离开,出了后院,小柱子感慨“主子待这胡老三也太宽容和善了。”
胤礽不以为然,“你别看他们身份低微,便觉瞧不起。多少勋贵子弟,嚣张跋扈,忘恩负义的多了。难得他们憨厚纯良,四年多前的事,还记得要还我银子。”
陵光有些不解,“这处庄子是临时的,待往后还不知会如何安置呢。二十两银子你也不缺,为何不直接免了,反而让他分四年还清。四年时间,他每年都要来庄子上还银。岂不是给你自己添麻烦”
“倒也不至于多麻烦。总归有下头人。这庄子往后仍旧可以养猪,便是不养了,也可做别的用途,找个人管着便是。不必我费什么心。”
陵光蹙眉“可是若你直接免了,岂不更省心”
胤礽一顿,回头看向已经重新开始干活的胡老三“对我来说确实省心。对有些人来说也会觉得白占便宜,是大好事。可对于胡老三这等人来说,或许就会成为他们心里的负担。
“他们会一直记得这件事,一直记得这个恩,一直记得这笔债。不如收了他们的还银,彼此恩义两消,他们也能放下心头大石。”
胤礽嘴角勾起,说“陵光,其实我很高兴。”
陵光
“你听到了吗他说他让两个儿子都读书,女儿也读。因为他幼年读过书,即便自己没天赋也知道读书的好处。”
陵光更不明白了,这跟他们正在说的事有关系吗
胤礽叹道“我希望大清可以有越来越多胡老三这样的人,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大清子民能喜欢上读书,也都读得起书。
“我希望读书能够成为一项全民皆可参与的事情,而非是少数人才有的待遇。我希望知识能够得到广泛传播,走入寻常百姓家,而不是垄断在上层阶级手中。
“一个国家想要真正的强大,不能单靠我们,更不能只靠旗人,需自下而上,全民富足。这个富足不单单是生活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只有知识的传播才能带来先进的人才,而唯有先进的人才能够创造先进的科技。知识的垄断只会造成人才的缺乏,环境的闭塞。”
陵光默然,陷入沉思。
最初与胤礽相识相交,一是因为他读的书只有胤礽懂,二是因为顺治临终前遗命,让他好好辅佐胤礽。可与胤礽相处越多,他就越发现胤礽的不同。
胤礽有理想,有抱负。且他的理想与抱负跟顺治不同,跟康熙不同,甚至跟所有人都不一样。
胤礽没说的是,他不只想让男子都能读书,还想让女子也可读书。
当然,如今来谈这个还为时过早,并不合适。他会等待,会努力。
他知道这项工程浩瀚,任重道远。但总有一天,它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