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送的捷报府君肯定已经接到了。你今天赏了立功的将士,你说府君会怎么赏你呢”
荀贞笑道“今日之胜,半为两位谋划之功,半赖辛瑷、陈褒、刘邓等将士奇勇全文阅读。如贞者,因人成事者也”荀贞这一句是自谦之词,说的有对的地方,也有谦虚的地方。他说这此“破贼”一半是荀攸、戏志才之功,一半是辛瑷、陈褒、刘邓等人之功,这是事实,但他却也不是他自己说的“因人成事”,他对这次的大胜也付出了很多。比如早先的练兵,比如昨晚夜袭襄城县时的身先士卒,这些都是他的功劳。
戏志才笑道“昔高祖问韩侯如我能将几何韩侯说高祖不能将兵,而能将将。贞之,你说你因人成事是在吹嘘你能将将么”
三人哈哈大笑。
笑罢,荀贞请他俩落座,令程偃出去在帐外守卫,禁无关人等入内。
戏志才闻弦歌而知雅意,问荀贞“贞之,你叫程偃出去,关防森严,是有事要议么”
“然也。”荀贞坐在上首,往帐外望去,见营中整齐肃然,解散的士卒们没有一个在外散乱闲走的,颇是满意,收回视线,说道,“波才率数万众将攻父城,父城城小卒少,难以久持。昨天我问你们吾部是否应该南下你们说先行过赏赐,让兵卒们休息两天再说。今我已行过赏赐,兵卒们昨晚也休息了一夜,是不是可以南下了”
荀攸、戏志才笑道“这事儿昨天不是议过了么贞之,何其急也昨日方才议过,今日又议”
荀贞正气凛然,说道“吾等不能坐视父城不救。”
他起身负手,在帐内踱步,面现忧色,如心怀郡南的数十万百姓“便无府君严令,我也无法坐视郡南百姓遭贼兵而不救啊。昨日不能南下是因为将士疲惫,功劳未赏。今赏已毕,将士也休息一夜了,若是再不南下,我心难安。志才、公达,我不瞒你两位,我昨晚一夜未眠啊一思及数十万百姓将受贼苦,唉,辗转难眠。”
他这一番话所言不实,只有一句是对的他昨晚的确没怎么睡觉,但不是在心忧郡南百姓,而是在琢磨朝廷的援军何时会到。
昨天和荀攸、戏志才议完事,处理完军务,睡下后,他忽然想起了朝廷援军这件事。
他记得由皇甫嵩、朱俊分路率领的援军应该是在波才起事后太久就到了。波才起兵至今已半个月了,估计最多再等七八天、十来天,皇甫嵩、朱俊可能就会到。皇甫嵩、朱俊都是名将,他们一到,就没他什么事儿了。得陇望蜀,人之常情。他最初自请为繁阳亭长时只是为了能求在乱世中活命,有了许仲、江禽等一干宾客后,他就想在乱世中做出点功业了,现在有了两千部众,并连败波才,也算略有功业了,他接下来当然就希望能把这个“功业”做得再大一点。故此,他想赶在皇甫嵩、朱俊到来前再立下点功。
当然了,立功也得量力而为,他就这么两千部众,不能浪战。
为了能保证取胜,至少不会大败,他昨晚睡时已是二更,又爬起来对着地图琢磨了半宿,有了点想法,只是还拿不太准,所以今天又把荀攸、戏志才请来,想听听他俩的意见。此二人皆智谋之士,若是他俩都赞同,说明可以一试,就南下,若是他俩不赞同,那就再说。
荀攸问道“那你有何打算”
荀贞亲把地图取出,铺在帐中地上,请他两人观看,说道“我为北部督邮时行郡北诸县,到过汝水南岸的五个县,此处的地形与颍水两岸不同。颍水沿岸多平原,而这里山峦起伏。从郏、父城向东南,道多坦平,向西北,则山岩层叠,直接关中。,你们看父城东南平坦,而西北边就多山,山有凤翅、峨眉、扈阳,群山层叠,参差连峙。”
荀攸、戏志才点头称是。
荀攸问道“这么说,你是想运用地利了”
“前汉智囊晁公云临战合刃之急者三一曰得地形,二曰卒服习,三曰器用利。三者之中,地利第一,可见地利之重要。我部虽然人少,但是新胜之军,士气正高,就像志才你说的军心可用,如果咱们能把父城这一带的地形好好把握住,加以利用,那么贼兵虽众,也不是不能取胜的,即便不能取得大胜,至少也可以从侧面缓解一下父城的压力。,两位以为如何”
智囊晁公即前汉名臣晁错,晁错是本郡阳翟人,做过太子家令,太子的老师,被太子、后来的景帝尊为“智囊”,这句话出自他著名的兵事论文的言兵事疏。现在三急之中,相比黄巾军,荀贞已占了后两条,若再用上地利,确实可以一战。
戏志才观图深思,问道“你想怎么用地利”
“凤翅诸山皆在父城之西北,距父城或近或远,我思之良久,以为要想用地利,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
“诱敌。”
荀攸说道“诱敌”
戏志才了然,问道“你是想先先设伏山中,然后诈败诱敌入彀么”
“然也”
戏志才一边观图思考,一边说道“我部连复襄城、郏,波才闻讯后定会大怒,当我部与之接战后,若做出诈败不支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