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的故人,志才,不可轻怠”
“是。”
荀贞注意到在原盼脚下放了一个布囊,问道“此为何物”
原盼将囊解开,里边是一堆金饼。
荀贞愕然,说道“这是”
他知原盼里中甚穷,这些金饼肯定不是原盼的,只是不知是从何而来原盼答道“荀君,还记得刘翁么”
“怎不记得”
荀贞任繁阳亭长时,越境夜击贼,驰救的就是刘翁。
原盼说道“这些金饼就是刘翁送给你君的,总计二十金。刘翁说,他年老了,家中子侄也多死在上次的贼患中,不能助君,只能送些钱财为君壮行。”
荀贞甚是感慨,接过布囊,说道“上次贼患,刘家几乎被火烧为平地。这二十金,怕是刘翁倾家所有了”
原盼说道“不错。我听说,为凑这二十金,刘翁把家中的田地都变卖了大半。”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恩将仇报,一种是知恩图报。刘翁是后一种。自离西乡后,荀贞很少再与刘翁相见了,没想到在这个时候,他却送了二十金来,感慨良久。帐中诸人亦赞叹不已。
荀贞把布囊交给辛瑷,让他先收好,顾盼帐中,笑道“都站着做甚么快坐,快都坐下。”
诸人按宾主落座。
荀贞笑对宣康等四人说道“叔业、子元,你们也来了”
“君遣人赴西乡召原师,夫子知后,对吾等说荀掾正用人之际,尔等虽无大才,亦小有可观,可与原师同赴军中。因此,我们就来了。”
“夫子”,说的就是宣博了。
荀贞大笑道“诸君皆宣公子弟,兼通儒、法,俱为干才,怎能说是小有可观我军中正缺文吏、执法,诸君若不弃,文、法两事就请诸君代劳了”宣康、李博、时尚、史诺四人离席跪拜“谨从命。”
宣博门下弟子诸多,出众的还有两个,一个宣咸,一个王承。宣咸是宣博的儿子,要侍奉老父,所以未能前来。王承是宣博门下最年轻、也最有才华的一个弟子,但对荀贞当年“捕灭第三氏”一事有偏见,认为他捏造罪名、乱法杀人,所以也没有来。
荀贞对此亦不以为意。与原盼、宣康等叙过话,他这才笑对荀成说道“仲仁,你怎么也来了”
荀成笑道“不但我来了,我还带来了百人。”
“带来了百人”
“是啊,有咱们族中各家的子弟、宾客,也有刘氏族中的宾客。”
荀贞在给家中的信中写了他将要奉令南下,族中因此选遣武勇的子弟、宾客前来相助不足为奇,但刘氏居然也遣人前来相助乍看之下,似令人奇,然细想过后,亦不足为奇。一则,刘氏和荀氏同在一县,值此叛兵四起之际,彼此互助是应有之意;二则,颍阴刘氏乃汉家宗室,这天下就是他们刘家的,当然应该派人相助平乱。
“为何不见刘家之人”
“刘家来的都是宾客、徒附。”
荀成言外之意,刘家来的这些人都是下人,没资格入帐。荀贞了然点头,再又问道“人都在何处”
荀攸答道“与仲仁带来的吾族中子弟、宾客一起,都安排在中军住下了。”
荀贞点了点头。
荀成从怀中取出几封书信,递给荀贞,说道“这是家里写给你的信。”
信有四封。
一封是荀绲写的,一封是荀衢写的,一封是荀彧写的,一封是陈氏写的。
荀贞把信放在案上,先看荀绲的。
在看之前,他先整了一整衣冠,随后肃容打开信封,抽出信纸,上边只有四个字“君子易知。”他喃喃语道“君子易知。”
帐中诸人多为饱学之士,对这四个字的出处皆然知晓。
此四字出自荀子的不苟篇,全句是“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荡荡乎其有以殊於世也。”放到眼下,荀绲的重点显然是第三句“畏患而不避义死”。
荀贞将信放到案上,再次整肃衣冠,面对信笺,拜伏在地,说道“家长之教,贞谨记。”
荀攸亦整肃衣冠,对信拜伏,说道“攸谨记”
颍阴荀氏乃是荀子后人,荀绲在这个时候,用荀子的名句来激励荀贞,用意清楚,用心良苦。
戏志才动容叹道“贞之,君家无愧为我颍川望族,天下名门”
看完荀绲的信,再看荀衢的信。
荀衢的信更简单,只有一个字“杀”
这个杀字写得酣畅淋漓,占了整个信纸的页面。只观其字,荀贞就能在脑海中勾勒出荀衢写时的飞扬之状。
再看荀彧的信。
荀彧的信字数多点,写道“兄将南下,贼众我寡。吴子云用众者务易,用少者务隘。波才十万众居於颍、汝五十里间,其间虽无隘处,然屯重兵於狭地,此亦兵家之大忌也。兄沉毅果勇,公达缜密谨慎,志才奇谋之士也,破贼之事,无须彧置喙。彧於家中,候兄捷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