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高家(2 / 3)

三国之最风流 赵子曰 5148 字 2022-04-05

。”受了荀贞提醒,美妇人才想起来请他们进门。

院中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喂了两只母鸡,正蜷伏在鸡埘前的地上晒暖。

美妇人带着他们穿过院子,来入堂屋。堂屋里没什么东西,只在地上铺了一领席,席前一个矮案,墙上挂了个竹编的箩筐,除此之外,别无长物。虽然寒酸,但和院中一样被打扫得很干净,席子、矮案,甚至地上、墙上都是一尘不染。

看得出来,这程偃的妻子必是个爱干净的。

请荀贞、陈褒二人坐下,程妻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家里没什么东西,荀君、陈君远来,必然渴了,且请稍等,妾去烧点温汤。”

“不用了,你不用忙活。我们今天来,主要有件事儿想问你。”

上次程偃回来,程妻已听过荀贞的名字,对陈褒的名字她更是熟悉。面前两个男人,一个是她丈夫的顶头上司,一个是她丈夫的同事,最先的迫急过后,她显得有点局促,听了荀贞的话,便不安地侧身屈体在席前,说道“荀君请说。”

她屋中只有一领席子,男女不同席,荀贞和陈褒坐了,她只能站着。

“适才门前你脱口而出,问是不是钱凑够了。我且问你,你家中近日缺钱用么”

程妻扭了扭身子,不安地说道“程郎没对荀君说么”

“没有,所以我们才来问你。”

“既然程郎没说,那。”

荀贞打断了她的话,说道“程偃虽没说,但自回亭中后,他连着多日沉默寡言,每日只是举重不止。这样下去怎么能行你不必顾忌他,究竟发生了何事,尽与我言就是。”

程妻犹豫不决。

“其实你不说,我们也知道了。刚才来的路上,遇到了几个你们里中的住民,听他们说是高家,。”荀贞说到此处,故意顿了一顿。

一听到“高家”之名,程妻神色陡变,从局促不安变成了惶恐害怕,颤声说道“既然荀君已经知道,妾也就不隐瞒了。昨天高家的人还来,说最多再等两天,要是仍不还钱,便要、便要,。”

“便要如何”

“便要将妾绑走顶债。”

“抵债”荀贞顿了顿,从容地问道,“你家欠高家了多少钱”

“去年大疫,阿姑病重,为延医买药,借了高家三千钱。”

荀贞顿时了然,原来是为给她婆婆治病,所以欠了高家的高利贷,问道“三千钱月息多少”

“一百五十。”

一个月利息一百五十,一年一千八百钱。本钱三千钱,折合下来,贷款的年利率百分之六十。荀贞微微蹙眉。他虽没借过钱,但也听说过,通常来说,当时借贷的年利率在百分二十上下,百分之六十明显过高。不用说,定是高家趁火打劫。

“去年何时借的”

“二月。”

荀贞很快算出来,截止目前,该还钱不到六千。他暗暗奇怪,五千多钱,虽不少,也不算很多,程偃还有个兄长,两家凑凑,再找亲戚借点,总能拿出来的。程偃却为何那般作态他说道“还差多少钱不够还给高家”

“五千钱。”

荀贞愕然,难道是他算错了又算了一遍,没有错,的确本息合计,不到六千钱。就算程偃一个钱也没有,也不该还差五千。他心知其中必有玄虚,问道“本息合计,不足六千,还差五千钱”

程妻也很愕然,说道“本息合计,该还七千六百五十钱,怎会不足六千”

荀贞细细询问,方才知晓,原来程家向高家借钱的时候,所签文书上写得清楚一年内还,月息一百五十;如果一年到期还不上,那么月息改为按前一年本息总计的百分之百。也就是如果本息总计五千,从第十三个月起,每月的月息变成五百。

程妻说道“本来这钱今年二月就能还上的,兄公因听人言语,欲以钱生钱,所以没还,而是与人约为行商、贩卖货物。早两个月赚了点钱,上个月收了一批麦、黍,卖时才发现尽为陈粮,且斤两不足,底下竟有以石充重的只这一下,只这一下,就。”她泫然欲涕。

荀贞听明白了,这事儿全怪程偃的兄长,有钱还的时候不肯还,拿去与人合伙做买卖,上个月买了一批伪劣假货,一下把钱赔完了。

前汉及本朝虽然本着重农轻商的方针,“禁民二业”,禁止一个人从事两种行业,农人就是农人、商人就是商人,但人性逐利,根本就禁止不了。不但地主争相经商,普通的小农也会合伙做买卖,就像是“父老僤”一样,合伙人在一块儿立个契约,约定各出多少本钱,并约定权力和义务。像这类小农组成的商业团体有大有小,少则各出本钱数百,多则各出本钱数千。

荀贞问道“出了本钱多少”

“五千。”

“虽尽为陈粮,又缺斤短两,但总不致亏损完,估计能收回多少”

“兄公算过,不足一千。”

“。”

荀贞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程偃的兄长也真是个人才,五千的本钱,赔得剩下了不到一千。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