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椅子,何沛媛站好,微微鞠躬,说话“前面我们的琵琶王蕊说到临风唱晚秋,说起晚秋,可能我们共容易想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首诗写出了王维的怡然自得。很多时候,我们也渴望一份宁静淡薄,所以一首空山献给大家。
外貌还是有影响的,曲子还没听呢,掌声就那么热烈了,彭一伟带头的那几个一点都不掩饰。
空山,和临风唱一样是很优秀的作品,陆白永的看法是空山的意境更高远,但是对听觉情绪的调动又更有力更合理一些。
其实曲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很丰富,有些地方还要上拨子,不少段落甚至可以说复杂深邃,宁静淡泊那是结尾的事了,多少曲子的结尾都是宁静淡泊的。
何沛媛在掌声中坐下,稍微酝酿就开始了。
纯看谱子,空山的创新主要在旋律表现和节奏掌控两方面,进而要求三弦演奏技法要在传统方式上有不小变化。曲子结构比较精巧,也就是陆白永说的有力和合理的实现途径,多种情绪的起伏和交接都做到精益求精。
洁白的款裙摆下,何沛媛的小腿和一双白面黑底的穿鞋并拢在一起,她的台风和以前与了变化,显得更稳一些了,以前还会做一些面部小动作,调皮搞笑什么的,今天是不可能了。
观众们始终听得很安静,除了中都段有一截非常快的手速表现,可能是懂行或者觉得何沛媛略咬紧牙关的样子动人,有人不和谐地开口喊了句好。
何沛媛没有被打扰,继续专注于乐器,直到最后的宁静淡泊,她才缓缓放松神态织体,开始越来越多看向观众席。
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何沛媛也是看着二楼栏杆位置的。
何沛媛也风光了,三弦也风光了,先是整齐热烈的掌声,等何沛媛起身鞠躬并露出笑容后,观众席上开始喝彩叫好。
无法确定有没有外貌的因素,音乐确实精彩,弹得也非常好。
或许是都知道是最后一首独奏了,掌声不肯停,叫好声依然此起彼伏。
何沛媛保持着微笑,除了视线在母亲和姨妈那短暂停留的时候中断了一下,但始终很漂亮。
杨景行这大拇指给了半天好像也没被演奏家看到,他也就继续鼓掌算了。
站了十几秒后,再次鞠躬,何沛媛也回去了。感觉高个女生提着凳子和乐器的背影,都很好看。
童伊纯抓紧时间去洗手间,杨景行死不要脸跟着,还说得好听是护送。
还好,龚晓玲招手叫了“景行,来”
童伊纯松口气“你去吧。”
小的打发了可还有老的,甘凯呈立刻接力杨景行,护送童伊纯去了。
杨景行接受老师教授们的表扬,也代三零六感谢师长们的鼓励祝贺。互相给面子嘛,浦音亲友团不少人朝着作曲家这边聚拢,可以聆听几个重量级教授的讲话。人越围越多,让孔晨荷只能在最外围拍拍照。
基本上都是些夸赞的话,但是也有老师从自己的角度严格要求,认为就是我们还是欠火候,虽然乐思多好听抓耳各种别出心裁,但是对民乐的思考和钻研还不够深入,今天这些独奏就不一样了,在传承和创新两方面都已经具有相当高度。
年轻琵琶老师坦言,当初听说杨景行在为三零六创作独奏的时候,她想象中就是就是我们的那种旋律片段,简直有点担忧,那种调调合奏还行,玩起独奏起来,作曲和演奏两方面都会显得水准不是很高啊。
柴丽甜的冯教授对大家表态“所以我要对杨景行提出特别表扬,能够对民乐进行深入研究深刻理解,非常难得,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作曲家。不光笛子,我觉得几首曲子都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大伙都赞同老教授,反正这种话平日里互相之间也没少说少听到。民族乐团的扬琴演奏家更要证实,他通过那一次的作品探讨就看出来了,杨景行确实是对民乐有热情的,所以十分期待等会于菲菲的演奏。
学校古筝老师还跟稍微外围一点的张楚佳说“张老师也来了,我以前跟李教授也这么说过,杨景行的作曲才华不是只限于钢琴,新罗画骨太好了,各方面都很完善的作品只不过篇幅短了点。”
说到古筝,民族乐团的女演奏家也要说说“这首作品我私下也弹了不少,有一个切身感受,能感觉到作曲家好像是以演奏家的角度来创作,经常会有一种共鸣,会觉得弹得很舒畅,高兴,这种感觉真的很少体会到。”
老师们相信这是杨景行在进行钢琴曲创作中保留下的好习惯,不过作为浦音一方,老师们还是替杨景行谦虚一下,也是民族乐团给了学生真好的机会,也感谢各位前辈对女生们的提携和照顾。
这么多人,每个人说不上几句,中场休息时间就差不多了,比起互相奉承,还是更应该尊重演员,大家提前回位,准备听下半场。
没有人招呼组织,也还没响起铃声音乐,六百来名听众就都坐好了,而且比较安静。
童伊纯有点担心,电吉他和鼓的独奏,会不会影响上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