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地很快安静下来后,秦蒙礼问大家“肖邦怎么样”
肖邦,秦蒙礼是真正的大师啊,大家立刻给面子,掌声马上热烈起来,好多人还有点粉丝做派。
秦蒙礼满意地请杨景行坐,自己去钢琴前,又娱乐一点报节目“肖邦前奏曲,第十六首”
掌声没有更上一层楼,可能作为一个肖邦大师,在这时候面对这样级别的听众,弹这么一首曲子是个有点奇怪的选择。
肖邦第十六首前奏曲,不是练习曲更胜练习曲,坊间怪现象不是说谁能弹得多好听,而是谁能弹进一分钟。
不过大家还是明显期待,想看看秦蒙礼这个并不多么炫技的肖邦大师能把这首曲子弹得怎么样,这对他应该也是一个考验。
一分钟的曲子,秦蒙礼酝酿了十秒钟,但是这十秒钟内散发出的气场让现场也彻底安静了。
气场鼎盛之时,秦蒙礼抬手重重落下,几个重和弦之后的经典小休止,接着就开始拼速度。
大师就是大师,秦蒙礼有速度,但是也没失掉音乐,速度之中依然有肖邦的存在,虽然这种存在可能不如他弹谐谑曲叙事曲时那么强烈,但是能做到这一点,已经不愧为大师了。现场的都算是同行,大家明白,就算对顶级大师,也不能提出过分苛刻的要求,毕竟大师也是人。
秦蒙礼的速度应该很接近一分钟,而且他弹得不失艺术性,不是纯练习曲的感觉。自然,掌声是热烈的,而且同行听众们还边鼓掌边给出一点笑容,算是理解了秦蒙礼的娱乐心态。
秦蒙礼起身,直接邀请杨景行。
杨景行起身,宾客们就安静不少,校长怕贵客累着“杨景行,你再弹一首吧,让秦先生休息了。”
杨景行点头“那我也弹前奏曲,第二十四首。”
宾客们鼓掌。
二十四手前奏曲的最后一首,速度上没第十六首要求高,杨景行没刻意求快,也要追求艺术性。
曲子的风格不一样吧,宾客们在听杨景行弹的时候,整体显得比听秦蒙礼飙速度的时候严肃,那么是惊讶的表情,也是学术味的。
两分钟之后,曲子结束。可能平均年龄的原因,宾客们更欣赏严肃认真一点的东西,或者是知道这应该是最后一首了,所以掌声极度热烈,连李迎珍都意思了一下。
校长直接上台,几乎是扯着喉咙喊“谢谢,谢谢秦蒙礼,今晚,他不光为我们展现了无与伦比的钢琴演奏,也为我们呈现了作为一个音乐家的伟大人格”
掌声更上一层楼,秦蒙礼微笑致意,和杨景行靠近一点。
人群边鼓掌边朝舞台前进一步靠拢集中,包括之前那些坐着欣赏的也过来了,只有李迎珍那一圈还按兵不动,李迎珍甚至都不鼓掌,齐清诺还象征性地给男朋友点面子呢。
都说流行音乐容易审美疲劳,古典又何尝不是,之前秦蒙礼精湛的献艺得到了热烈真诚的喝彩,但也都是台上台下预料之中的。
现在杨景行收获的,除了热烈的掌声,还有很多表情,惊喜的,惊讶的,惊奇的。毕竟还有一些人是第一次听杨景行演奏,比如曼哈顿音乐学院的院长夫人,就在为难到底是鼓掌还是用手遮掩自己夸张的瞠目结舌。甚至日本的尺八演员,也用独特的肃穆表情和庄严的鼓掌姿势表示自己的对钢琴的欣赏能力。
相比于第一次听到杨景行琴声的人,那些听过cd或者听人吹过牛的,今天第一次听现场的人,就显得稍微平静一些,比如浦音声乐系的著名教授,就边拍巴掌边和身边的歌唱家说什么,脸上没有什么夸张。
还有对杨景行也审美疲劳的,比如贺宏垂,他拍手的频率之慢像个领导人,完全不受身边客人激烈节奏的影响。而且贺宏垂那点巴掌应该是给钢琴系面子,他几乎都不看杨景行,而是给别人指李迎珍那边。
秦蒙礼边鼓掌边来到杨景行身边,杨景行再次对贵宾听众鞠躬,可掌声并没消停的意思。秦蒙礼对大家做了个介绍杨景行的手势,然后继续拍巴掌。
校长拍着手上台了,还是说英语“非常感谢,谢谢秦蒙礼先生,谢谢他慷慨的精彩演奏,还有他对杨景行的鼓励和推介,美好的夜晚”
掌声停了下来,大家确实都很美好的表情,校长笑问秦蒙礼“那么,身为一个最出色的最著名的钢琴家,你会给杨景行什么样的建议”
秦蒙礼还真是英国腔的认真严肃“呃,很了不起,令人印象深刻ok”说着,秦蒙礼一转身,三大步就钢琴前去坐下了,直接报节目“巴赫,英国组曲第二首,前奏曲。”
宾客们纷纷被秦蒙礼惊喜了,纷纷热烈鼓掌。看样子,喝着酒聊着天拿着钱还能免费听顶级钢琴家演奏自己擅长的作曲家的作品,对专家教授甚至是校长们而言也是一件乐事。
秦蒙礼算是巴赫专家,出过不少唱片,虽然他好像没太专攻组曲,但是他最为突出的个人特色“华丽”挺适合这套第二英国组曲。而组曲一共六首,前奏曲更是华丽的代表。
校长肯定也想好好欣赏,几乎是跳下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