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会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贝多芬的钢琴世界,希望我们在今天的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好,接下来有请今天的第一位同学,孙黎黎,大家欢迎。”
掌声还是有的,毕竟台下还有不少熟人,喻昕婷和安馨陪着嘉嘉,钢琴系的同学大概十几位,还有今天的另一位学生尚浩坤,这小家伙就坐在第二排,鼓掌十分用力,不输给旁边的嘉嘉。
孙黎黎也是个十来岁的小女孩,个头似乎开始发育了,穿着儿童节一样的连衣裙,昂首阔步走上讲台,还是对杨景行和台下鞠躬。
“请坐。”杨景行对学生客气“给大家介绍一下孙黎黎同学,她现在是曲杭求是小学的四年级学生,学琴五年,老师是曲杭音乐学院的王昕老师。欢迎孙黎黎同学先为大家弹奏一首。”
掌声,孙黎黎自己介绍“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
这种场合弹这种曲子,小丫头一定是充分准备过的,从演奏过程和演奏者年龄来看,准备得也还行,有上台的资格,小身躯充满力量。
站在琴边花了几分钟听完,杨景行带领大家鼓掌,最前排的大师教授们也给小丫头鼓励,然后杨景行就开始了“曲子我不用再作介绍,孙黎黎同学弹得很棒,有热情有速度,全曲基本上一气呵成,很不错。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遍孙黎黎的演奏,看看具体有哪些精彩的表现和还可以改进的地方。首先,前九个小节作为主题乐句”
大师班嘛,自然是不教指法这些东西了,上来就是对音乐的理解,就算是技术的不精湛,也可以归结到对音乐的理解不到位。孙黎黎全曲表现出来的最主要问题是节奏不稳强弱不明,琶音不够清晰,有点搅浆糊的感觉,这些绝对不是音乐风格诧异的问题。
似乎是事先演习过的课程,杨景行几乎记得孙黎黎整个演奏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当然了,大师班的主要目的也是细节提升。
杨景行分段落讲解,先或多或少说孙黎黎的优点,然后就是必不可少的瑕疵。他还真拿出了大师的风采,基本上不和大家商量地独断专行。
台下的人普遍认真听着,尤其是杨景行面对观众站立,侧身单手看都不看键盘演示了一长串快速琶音后,加拿大钢琴家几欲鼓掌,李迎珍和路楷平就眉开眼笑了。
能上大师班的学生都有理解力,杨景行也不用过多重复,什么问题都只讲一遍而且讲得挺快,然后让孙黎黎稍微感受一下。就这样,只用了一刻多钟,杨大师就把这首一百多个小节的曲子中孙黎黎需要注意的二十几个要点讲完了。
杨景行很会装“好,孙黎黎同学,给你两分钟,回想一遍。”
孙黎黎坐着思考,杨景行趁机对嘉嘉微笑挥手,可台下一片回应,可能天真的小孩们还以为是大师在表现亲和力呢。
陈群冠和左右另外两位演奏家交头接耳忙得不可开交,李迎珍气定神闲。
两分钟之后,杨景行说“大家欢迎孙黎黎同学再为我们演奏一遍。”
小丫头再来,有了些进步,但也就是六十分到七十分的程度,还不够惊艳,不过估计最前排的几位还是听出了教学成果,表情有惊喜。
杨景行鼓励一下又再次提出一些还没改善的问题,但是不细纠了,为了节约时间“辛苦孙黎黎同学,为我们献上下一首曲子。”
外滩也是人头涌动,隔江望着电视塔,这里和夏雪刘苗初中毕业那年一起来的时候已经很不一样。
一零年才举办的世博会已经在预热宣传,前些时间开始征集会歌的时候,浦音还下发过相关通知,因为那位说杨景行的钢琴协奏曲“守旧缺乏创新精神和编钟奖主题不太符合”的副校长是会歌征集的专家评委之一。
确实,在贺宏垂和龚晓玲看来杨景行可能是有一些新鲜的想法和试验,但是还在写调性音乐的他比起一些师兄师姐的先锋开拓精神,就实在不值一提了,现在序列音乐都不算先锋了。
流行音乐圈对会歌征集活动的热情不太高,没多少人凑热闹,因为照常理来看,最后真正能借到东风的绝对不是他们这些连单位和编制都没有的人,何必劳神费力还被同行笑话。
刘苗倒是对世博会充满期待,目标是大三的暑假。
杨景行又来了“现在好好学习,到那时玩得才开心。”
齐清诺建议“三年后再来这里拍照。”
逛得有点累了后就回去,夏雪还惦记着三零六的排练视频,开电脑看看,刘苗很快就能确定了“你拍的,就知道看美女”
齐清诺发应快“三弦别提了,我吃醋好多次了。”
夏雪赔笑“不会,都拍得一样”
刘苗似乎站齐清诺那边去了“哼,才怪,昨天晚上怎么说的”
齐清诺严重“说什么了”
刘苗说“反正是喜欢美女呗。”
齐清诺点头,通知杨景行“这个问题,我们回头再聊。”
夏雪解释“没有,只说她有优点值得学习。”
齐清诺明白了“嗯,美女都有优点,我就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