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是凌晨零两分。
倪燕归不清楚,别人恋爱时,分手是干净利落或是拖泥带水。她很茫然,她问过自己,还喜欢陈戎吗没有答案。
她只好从理论分析,大概是不喜欢了。
她觉得,前几次和陈戎的对话应该选在餐厅。好比现在,烧烤热气腾腾,她解了馋,怒意跟着淡了,说“我们吵也吵过了,打也打过了,还能一起坐在这里吃烧烤,可见我们是好聚好散。我只是不喜欢了,不是和你不共戴天。我希望你幸福快乐。”
陈戎抓住了她“倪倪,你说我们还能一起坐在这里,心平气和,那”
“我相中的是你的气质。”倪燕归叹了气,“我喜欢的,就不是你。”
大一和大二的同学都有竞赛的团队。大一组是陈戎和另一个同学,大二组的有三个。
星期六早上,师生六人前往竞赛的试场。
车子经过那条上坡路。“有脸有面”的卷帘拉上了一半,玻璃门开了。门前没有人,应该是进去了。
陈戎的眼睛沉了沉。
“陈戎。”老师突然叫他。
“嗯。”他转了头。
老师“这个设计竞赛很考验脑力和体力。大家买些饼干面包,中午的时间很短。”
陈戎“好的。”
老师又讲起李育星“他也是嘉北出去的。”
大二的一个同学是李育星的迷弟“他的初始设计比较传统。后来的一次比赛,他风格大变,得了一等奖。之后成大师了。”
老师笑了笑“一会儿我给你们介绍一下。”
“迷弟”搓了搓手掌。
几个同学雀跃地欢呼。
李育星一年开几场建筑展,从不和观展人交流。陈戎和倪燕归去观展,知道不会遇到李育星。
今天就不一样了。
上午是方案作画,下午是答辩。时间非常紧迫,中午,学生们各自啃了干粮,开始整理思路,为下午做准备。
陈戎去洗手间洗了一把脸,把眼镜擦得干干净净。
“迷弟”也站在洗手池,他从镜中看了看陈戎。哪里见过这样的和颜悦色“迷弟”突然说“哎,你的气质很接近李育星老师。”
陈戎只是笑了笑。
学生们先到了教室。
李育星和几个评委走了进来。他已经是一名建筑大师,有两个评委比他年轻,但他为那两人让了路。
那两人不好意思,不约而同地对他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
几人推搡着。
最后李育星先进来了,他向那两人礼貌地道谢。
两个晚辈弯腰,给他鞠躬。
坐上评委席,李育星的目光望了过来。
见到陈戎的一刹那,他面露惊讶,但掩饰得很快,迅速又露出慈祥的微笑。他面向学生,仿佛个个都是他的孩子。
他始终温和,扫了一圈,暗暗地打量陈戎。
陈戎低着头。
有人喊“李育星老师”
“开始吧。”李育星不动声色,静静地听着学生的答辩。
他一直觉得,艺术这门学科和天赋相关。
陈若妧说,陈戎也要往艺术方向发展。
李育星不以为然。万万没想到,陈戎真的进了建筑学系。
有人问“李育星老师,这个你怎么看”
李育星回过神,笑着望向台上的女孩,鼓励说“同学的方案很有特色,关键是将私密性和公共性的尺度,结合得恰到好处。创意非常棒。”
他点评完,又到了下一个评委。
李育星心不在焉。
陈戎在追随他的步子。为什么追随这或许是一种崇拜,由此证明了他的成就,他的地位。
同学们一个接一个上台。
四个同学之后,轮到了陈戎的答辩。
李育星不自觉地坐正了身子,目光很是复杂。
陈戎的设计是一个幼儿园,他说,设计主旨是希望见到孩子的笑脸。
李育星觉得自己被什么东西击中了。陈戎温顺的笑容在他眼里成了讽刺。
前一个评委对陈戎表达了赞许。
陈戎礼貌地致谢。
李育星淡淡地说“你以为建筑是万能的吗家庭教育问题没有办法通过建筑解决,如果你希望所有孩子都笑容满面,你可能更适合去考幼师。”评语犀利。
未上场的学生听得心惊胆战。
其他评委也面露讶色。
陈戎笑容不变“谢谢李育星老师的意见,我会再接再厉的。”
陈戎的笑是模仿。假的,一切都是假的。李育星直接把陈戎的分扣下来了。
其他评委投过来了古怪的眼神。
李育星意识到,他失态了。他短暂地摘下眼睛,拧了拧鼻梁。
他很久很久没有见过陈戎了。他甚至觉得,这个人的长相早已淡化模糊。然而今天他发现,他仍然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