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有违者,诸部共杀之”
他简单口译了一遍,评价道“此表用词恭顺,甚是诚恳。”
杨首辅道“陛下既欲清扫海域,北地还是以安抚为好。边境安宁了,百姓才愿意垦田,近来国内多灾情,哪怕边境粮食微薄,也能为朝廷减轻一些压力。”
许尚书附和道“积得钱粮,修以兵械,将来若有战事,我们也是以逸待劳。”
曹阁老见皇帝无反对之意,便也退让,建议道“即便要开互市,也不能一求既应,不如借此机会,要求鞑靼进贡战马。倘若他们不肯,其心不诚,也怪不得我们。”
谢玄英默默点头。
互市要开,却不能容许鞑靼因此坐大,借此机会削弱他们,增强己方兵力,才是两全之策。
几位阁老都这么说了,皇帝也就原则上同意“拟票吧。”
谢玄英在宫里时,程丹若正在外书房看书。
不是什么经义,却是昨天听的书。他只讲了半本就被岔开,她好奇后续,干脆自己找来看。
这种书当然不在书架上摆着,藏在一个箱笼里,她找到数目,翻看一看,就惊住了。
书里的关系颇为混乱,大致是讲姓杨的一家,先是夫人被引诱,接着是丈夫,然后是女儿女婿,但下场却不尽相同。
偷情贪欲的夫人,最后并没有受报应,反而重新嫁了人,有个好结果。反倒是男主人是因为曾经做事苛刻,才遭到报复,被败坏家风,不得好死。
总得来说,是个复仇的梗,有点老套,描写也很低俗,但有一处很有意思。
书里说,男女偷情出轨,都是前世缘分,不要太在意。
难怪当初在惠元寺,谢玄英见到美娘偷情,虽有不愉,却不曾多说什么。
程丹若掩卷沉思,对他多了些了解,也多了些好奇。
于是改了主意,又翻了箱中的收藏。
内容很丰富,偷香窃玉国色天香,艳情鬼怪剪灯新话,都很大胆,不吝笔墨写爱欲事。
她抽了本,决定带回去看。
当然,翻书的间隙,也看见了一个藏下面的匣子,分量不重,好像不是书,她有点好奇,但想想,并没有打开。
每个人都有,万一翻出点什么敏感的东西,大家都尴尬。
傍晚。
谢玄英看见她在看书,不由问“那个看过了”
“嗯。”她随口应。
“怎么样”他觑着她的脸色。
程丹若放下书,想想,予以肯定“还不错。”
他弯弯唇角,莫名欢喜,又问“这本呢”
她自然道“等我看完再说。”
“嗯。”他随手拿起桌上的笔架,换了个位置,故作不经意,“除了书,别的看了吗”
程丹若感觉有异,估摸着匣子里确实藏了什么东西,便澄清道“就翻了书,其他没动。”
谢玄英瞟了她一眼,没作声。
这什么表情,不会是小画册吧,还是收到的情诗她有点纳闷,但强调“我真没看。”
“猜到了。”他平静地转移话题,“这两天天气好,我们去庄子上,教你骑马。”
程丹若立马丢下书“有消息了”
谢玄英屏退丫鬟,将今日的事复述给她听。
程丹若努力记住众人的态度“我怎么觉得,内阁的反对并不激烈”
“杨首辅说得中肯,假如再拒绝,触怒了鞑靼,兵临城下,谁担这责任”谢玄英也在揣摩,“相较而言,即便互市真的增强了鞑靼的实力,也可以将罪责推到鞑靼背信弃义上,且互市能得贡马,我们也能趁机练兵。”
她了然。
总结一下,就是反对可能背锅,赞成不一定坏事。
既然内阁倾向于同意,皇帝没有明确反对,那么,这事基本就敲定了。
程丹若的兴头立刻上来“什么时候去骑马”
“过了三月三,人少一些。”谢玄英思索道,“对了,清明赦孤,你拿些银子送到两堂去,药也可以送。”
程丹若“赦孤”
他解释道“清明日,普济堂和育婴堂会收敛野外骸骨与夭折幼儿。”
她立即道“好,再送点药去。”
“给十两银子就够了,不用多给。”谢玄英知道她对这些没数,专门嘱咐了句。
程丹若点点头,思忖道“先前做了一些大蒜糖浆,药效没有胶丸好,但胜在保存久,又有甜味儿,给小儿老人用正好。再给他们送本册子。”
谢玄英“什么册子”
“我自己编的。”程丹若道,“随便写写。”
他伸手。
她有点不情愿,谁愿意把小学生作文给研究生看啊
“我的书都给你了。”他催促。
程丹若慢吞吞地取出编好的小册子。
他看得很认真。
读完,问她“这和三字经一样,最好给幼儿读,养成习惯,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