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2 / 3)

恩街就放下了,他在前街下了轿。

因得今夜冰戏节的缘故,这条街格外拥堵,车马轿辇穿梭其中,很容易水泄不通,横竖“杯莫停”离得不远,还不如走着去更快些。

酒宴做东的是六皇子宇文效。

约莫两日前,他身边的宫人特地登门递来拜帖,说是想请教他一些文章上的深浅。

这倒令方灵均奇怪了片晌。

皇子效在学业上成绩平平,反倒听说他与禁宫守卫来往甚密,私交颇好,还在夏侯副统领处学过几套抢法,听着更像是要走习武一路。

怎么正儿八经地设宴找他讨教起诗文来了

不过小方大人到底是读圣贤书的儒生,奇怪归奇怪,却也没有多想。

宇文效同他皆师出李太傅,算是同门子弟,六皇子忽然对做文章起了兴趣,他作为太傅门生当然很乐意帮忙指点一二。

况且皇子还小,不至于惹人非议。

于是方大公子怀揣着一颗同辈切磋之心,风光霁月地往酒楼方向而去了。

城郊的那位妇人有句话并没说错。

一到十二月,确实有穷人家成群结成一伙,扮成鬼神、判官、钟馗的模样敲锣打鼓地去高门大户讨赏钱,这叫“打夜胡”。

怀恩街富饶,有钱人不少,干这行当的也多。

方灵均见扮作孟婆的老妇可怜,顺手掏出一把银钱给她,后者忙一迭声地道谢。

他触景伤怀,难免哀民生多艰。

方灵均摇摇头“走吧。”

招呼起小厮正要接着赶路,乍然听到背后一阵惊惶声响,那老太太像是冲撞到某位贵人,一个不慎还把贵人刚买的糖人摔坏了,在锦衣华服之上糊了一抹糖渍。

这下不得了,跟前的丫鬟作势就要大骂“你怎么搞的”

“走路不长眼睛吗”

她取出绢帕给自家小姐擦拭,口中不依不饶,“毁了这裙子我看你怎么赔”

方灵均见状心道不好,老人家怕是要惹上一桩大官司。

他飞快调转身形,手已经在往袖口里掏银子了,想着如若不成自己便替她还这笔钱债。出来“打夜胡”的多是贫民乞丐,这般年迈的老妇,八成是为着家里还有小的要养活,否则哪有力气随年轻人熬大夜,叫她倾家荡产怕是也付不起半片纱绢。

只不知对方是什么来头,肯不肯卖自己这个薄面。

小方大人捏着钱袋,怎料尚未等走近,身着碧纱裙的大小姐突然摁住婢女的手轻轻制止。

她嗓音十分低柔,款款如流水,语调不紧不慢带着天生的气度“不要咄咄逼人。”

贵女头戴帷帽,轻纱下看不清真容,可话声莫名有几分耳熟。

“腊月里永平盛行驱疫逐鬼的旧俗,多是些吃不上饭的可怜人想法子讨生活而已。因得除夕将至,谁也不忍见年节里有人饿死街头,不过借这个习俗接济左右,予以施舍。”

“如今你若非要她将辛苦攒下银钱赔给我们,下月怎么挨过年关呢”

不懂事的小丫鬟貌似颇为受教,顿然理亏地掖着手,低眉顺眼地垂眸听训“是”

“奴婢知错了。”

方灵均这才适时开口“这位姑娘。”

“冒昧打扰,在下”

他正抬手要作揖,就在此时帷帽下的女子露出半面容颜,他瞬间一惊愣,做了个口型“三”

对方连忙竖起食指放在唇峰,意味深长地示意周遭。

方灵均当即明白过来,只是换了行礼的姿态,沉默而隆重地躬身低首。

宇文姝悄声说“我偷偷出宫的,不欲过于招摇,还请小方大人替我保密。”

“应该的,殿下放心。”

知道她虽是擅自离宫,但多半有锦衣卫混在暗处护佑,对此方灵均倒并无太大担忧。

转眼宇文姝便吩咐好随从,安抚了那扮野鬼的老妇,还赠了她些许钱财压惊,将人送走了。

方灵均忍不住道“不承想殿下久居深宫,对民间的风土人情竟也这么了解。”

三公主闻言很是谦逊,“我一个闺阁女子,不过是读了几本闲书纸上谈兵,不敢在小方大人八斗之才面前班门弄斧。”

“殿下哪里的话”

“只不过。”她没等听方灵均的辩解,悠悠一叹,目光放在满街的车水马龙中,“书上所写毕竟不如眼见为实,我出身皇家,打小锦衣玉食,究竟能体会几分黎民困苦呢说来也仅是自己一厢情愿罢了。”

“上月据闻南方连着大旱又是冰雹,灾情严峻,不晓得又有多少这样的老人衣不蔽体,无家可归”

方灵均未曾想三公主能有如此深刻的见解,被她说得感慨万千,一时竟有些惭愧,连六皇子的酒宴都变得穷奢极欲起来,透着一股朱门酒肉臭的罪恶。

而这会子,杯莫停的雅间里,宇文效当然不在其中。

订下的只是个空座,一份因故未能赴约的书信早就准备好,由店掌柜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