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孔家掀起的浪潮(2 / 2)

其实尹煊一直不太能理解的一点,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对“八股”痛骂不已,规定答卷的格式有什么问题吗?

写论文、材料的时候,也得按照一个格式来写。

对学生来说,他们不需要再考虑怎么答题、不需要考虑自己的写作习惯会不会导致阅卷老师的不悦,阅卷老师也不需要再多调度脑子,按照格式读下去就好,甚至批改、打分都变简单的多了。

真正禁锢思想的,难道不是科举只准从四书五经里出题,以及三百年后的,只准从四书五经里作答?

再好的一门学问,让人只去学这个东西,扣着字眼从里面出题、从里面作答,那也只会变成一团臭不可闻的污泥。

尹煊拿出来上面的主意,自然是注意着这一点。

又分了一些科目。

还强调着,挑选人才,并不仅仅是在给朝廷挑选人才,也是在给整个大唐、整个社会挑选人才。

毕竟……为朝廷所用的人才,终究是少数。

总不能放着大把有才能、但才能不够治理国家的读书人,一辈子都抱着书本啃,浪费他们的生命、也浪费国家、家庭的资源吧。

这些东西,孔颖达也都一一写了上去,尹煊特意嘱咐过,前面那些科举的制度、文章的格式都不重要,这些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