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苏东坡(2 / 2)

苏轼二十一岁的时候,参加了科举。

当时的主考官,叫做欧阳修,小试官叫做梅尧臣,这两位的大名几乎不需要重复的提起。

当时的欧阳修正不断的批改着试卷,其中有一人的一个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文风清新,洒脱,不羁,正是他非常喜欢的风格,因为当时,欧阳修也在进行文坛的改革。

这篇文章,一下子就抓住了他的眼球。

随后细细的品了几下之后,欧阳修做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这应该是我的弟子,曾巩。一般人肯定写不出这么好的文章来。

所以细细的考虑了一下之后,为了避免考官舞弊的嫌疑,欧阳修大笔一挥,将其取为第二名。

欧阳修完全没想到,这篇文章,那根本就不是曾巩写的。

第二名,对于苏轼而言,只能够说是勉强,但是没关系,在随后的礼部复试当中,他还是轻而易举的摘下了第一名的桂冠,简直不要太简单。

而且顺带一提的是,当时他的弟弟,比他小两岁的苏澈,也中了进士,名登五甲。

一门双进士!啧啧,听起来就让人感觉到无比的羡慕,更何况,两兄弟都还这么年轻。

那是一瞬间,就轰动了整个京城。这种事,真的太罕见了。

原本按照道理来说,考中进士之后,就是踏上仕途了,可惜这时候传来了一个噩耗。

他们的母亲病故了,所以没来得及做官,便回家守孝三年,三年之后,方才重返京城,

参加另外的一种考试。

制科考试。

也可以将其称之为,大科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