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所以他干了四年,辞职了。
有些事情,从书上读起来,不觉得如何。
但真正经历了之后才会明白,原来许多的苦难,都是因为天地,都是因为时代,也都是因为那些当权者。
他明白继续呆在这里,或许他能够帮助很多人。
但他想要帮助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生活的更好,让更多的人,脱离他们的苦难!
所以他去了当时最为繁华的城市。
元大都。
他挑了十篇文章,送给了当时广有好名的丞相,不忽木。
这个人的确是不错,清正廉洁而且对于汉化本身不持任何反对的态度,自然也少了几分寻常蒙元人的傲慢和不屑。
所以他看着张养浩的拜帖,感觉到深深的叹服。
什么叫做文采?
面前的文章就给了他答案。
所以张养浩终于可以正儿八经的当官了。
这一次,他是礼部令史。
官有点小,但没事儿,很快,他就当上了御史台掾吏。
清正廉洁,没有丝毫的贪污,整个家里面,除了窗户不漏风之外,哪儿都漏风。
做官做到如此的地步,如此的清廉,即便是当时的不忽木也只能够有种的感慨。
此真台掾也!
但似乎一切就在这里止步了,或许在其他的朝代,张养浩这样的人是一个宝贝。
但在元朝,在蒙元的大爷们这儿,写文章?写曲子?那他么有什么用?
爷们儿都用拳头说话。
你和我说规则?去去去,该去哪儿就去哪儿。别烦我!
所以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张养浩去了堂邑,去当县长。
“张大人来了,堂邑就太平了,张大人来了,青天就有了啊!”
这或许是他上任的时候,其余人的戏谑之言。
但对于张养浩来说,他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让这一切真正的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