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0章 赛级突破!把希望的火种继续保留住(7 / 8)

这个动作能让支撑腿落地时,膝关节弯曲角度精准控制在140度。

不是太直也不是太弯。

太直了缓冲不足,冲击力直接震僵肌肉;太弯了缓冲过度,腿像“踩进泥潭”,蹬地发力会滞后0.05秒。

张培猛瞬间采取140度的弯曲角度,刚好能让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形成“弹性缓冲”。

肌肉先轻微拉长吸收冲击力,再立刻回弹释放能量,把“落地耗损”变成“蹬地助力”。

对比来看,若臀肌没发力调整髋部,落地时膝关节可能弯到130度,这就是过度缓冲。

当每步缓冲时间从0.08秒变成0.1秒。

步频也会大幅度下降。

速度自然掉得快。

张培猛靠臀肌控住缓冲角度。

等于每步少浪费0.02秒。

他不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找到了——臀部肌群能“优化落地缓冲”,减少速度损耗的一种办法!

砰砰砰砰砰。

随着疲劳度继续升高。

这时候躯干前倾角度就变成了一把“双刃剑”。

太陡,比如前倾60度,能让重心更靠前,蹬地推进力更直接,但空气阻力会增加,身体正面迎风面积变大。

太直,比如前倾50度,空气阻力是小了,但重心靠后,蹬地时容易“向后坐”,推进力打折扣。

那怎么办?

张培猛下意识就采取臀大肌收缩幅度大时,髋部向后“沉”。

带动躯干自然前倾1-2度。

臀中肌两侧发力均衡时,躯干不会左右歪,前倾方向能精准对准跑道正前方。

张培猛跑到70米后,通过臀肌微调把躯干前倾稳定在55度。

这个角度下,空气阻力比60度时减少8%,同时推进力只比60度时少3%,属于“力与阻的优秀平衡”。

这么一对比,布雷克能全程保持55度前倾,靠的是天生的肌肉控制感。

张培猛这边靠臀肌“硬调”角度。

虽然累,但能避免因躯干晃导致的“力阻失衡”。

比如前倾忽陡忽直,每步能量浪费可能差10%,跑下来差距可能就是1-2米!

而且你能和布雷克这样的历史顶尖天赋对比即便是内一些,即便是强行调整能够跟得住……

都是一种胜利。

别人不知道,但是苏神知道啊。

张培猛这里做的是,臀部肌群能“控制躯干前倾角度”,平衡“推进力”与“空气阻力”技术。

算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臀部肌群利用技术。

他没想到张培猛可以在这里将其激发。

80米之后速度的维持更加困难。

不是每个人都是布雷克。

感觉自己的身体快到极限了。

他为了追赶布雷克,已经是早早就让自己的身体进入了冲刺状态。

而他自己本身可不是这样奔跑的节奏,那么这里给他造成的负担就很大,即便是他在过程中领悟了一些臀部肌群运作的高级技术。

到了这里也还是疲劳感袭来。

苏神这个时候回头看了一眼,因为他也要准备开始预跑。

他看到了张培猛这里的困境。

是他的话,他肯定会说一句——

利用你的大屁股去激发你的摆臂呀。

这话怎么说呢?

臀部肌群在

关系大了。

很多人忽略了“摆臂”对极速奔跑的影响。

摆臂不仅是平衡身体,更能通过“上肢转动”带动下肢步频。

但如果摆臂和下肢发力“不同步”。

比如右臂前摆时,右脚还没落地。

就会出现“动作对抗”。

上肢往前带,下肢往后拖,能量全内耗了。

张培猛这里就是典型,或者说他之前一直都有这个问题。

只是在这里因为强行推动自己的急速延长,导致问题凸显的更明显。

你要知道。

臀部肌群恰恰是“上下肢协同的中间轴”。

培猛!

想到这个点呀!

因为臀大肌收缩蹬地时,会带动同侧的背阔肌一起收缩,而背阔肌直接连着手臂。

等于臀肌发力时,会“顺势”把摆臂的节奏往前“拽”半拍。

这样自然而然就能让自己的速度下降延缓!

这时候……

张培猛……

还真是……调动臀肌时。

右臂前摆的时机能精准卡在右脚落地前0.02秒。

同时左臂前摆卡在左脚落地前0.02秒。

这么一做,摆臂和步频的同步率从85%提到95%。

同步率一高,摆臂就从“额外消耗”变成“助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