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虽缪,但也是一片忠心,朝廷也没有听从实行,朕不过不想惩罚上疏的李琏而已,身为朝廷肱骨辅臣,竟然不知分寸,与一小民之言斤斤计较,欲置于死地,乃是为何?
朕没有半点实行的意思,这样洋洋洒洒上疏数百言,拐弯抹角叽骂朝廷与朕,叽叽歪歪这么多,此乃何意?
沽名钓誉!
崇祯皇帝拿起案桌上的毛笔,当即在上面批注切责曰,“即欲沽名,前疏已足致之,毋庸汲汲。”
这里面的前疏指的是钱士升上疏的《四箴》。
还在内阁办事的钱士升还不知道这一切,只不过是有些心绪不宁,对自己的上疏有些后悔。
这时内阁只有四人,首辅温体仁、钱士升、张至发、林釬。
三人对周大虎要求的罪臣有些争执不下。
钱士升赞成,因其名单中有他的房师钱龙锡,戍定海卫。
张至发和林釬反对。
张至发道,“你看看,这要求的人,都是什么人?皇上和朝廷认定的前罪臣督师袁崇焕的朋党,前内阁次辅钱龙锡。”
“严重失职放走流贼的前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专门惩办流贼,罪臣陈奇瑜。此人乃山西保德州人,怎能遣戍山西,到其账下做事?”
“还有这个是前宣大总督,因坐失战机,抗敌不利而被遣戍的罪臣张宗衡。”
“以及罢官回家的原蓟辽总督曹文衡等……”
“武臣方面,他请求启用原山海关朝廷罢将宋伟为其麾下一将,账下听用。”
“以及启用原辽东将领高阳旧将副将周文郁、罪臣副将茅元仪、黑云龙……”
林釬接着张至发话说道,“这个周大虎所用罪臣和罢官都是过去之朝廷原来重臣,这是何意?有什么用心不成?”
《明末试锋》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