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八章 反击(2 / 3)

看着史书上的记载,高阁老回乡不久便郁郁而终,还以为是我王某人派人下的手呢,那可真是冤过窦娥了。也不知道王某为了大明被袭杀五十余次,下毒、甲士强杀、当街刺杀,甚至还他娘的培训女人送到府上来,在床第之间下手,狗日的……”

着着,王言好像把自己都生气了,当堂咆哮,念叨着这些年的不容易,就差一把鼻涕一把泪了。

但很可惜,在场的都是一群没有同理心的自私的权力怪兽,他们对于王言的遭遇没有丝毫的同情,或许心里更多想的是怎么五十多次了还不死呢。他们静静的看着王言的表演。

王言是一个尽职的人,哪怕没有人捧场,他也真的絮絮叨叨的念叨完了。

已经满头黑线的隆庆,听完了还得做做样子,感叹王言为了大明真是鞠躬尽瘁,用命在践行让大明更加伟大的目标,真是可歌可泣。

而后他道:“高卿所言还是有道理的,不论是胡宗宪还是张居正,都是我大明栋梁。眼下正是用人之际,既如此,就按高卿所的办。王卿,陈卿?”

陈以勤当然是同意了,他就是支持隆庆的么。

起来他还得感谢王言呢,若是没有王言当靶子,老子早被高拱踢出去了。当然高拱更要感谢,还是先前所的,若是没有王言,高拱这会儿坟头草都三尺高了,可惜高拱不知道,也不懂感恩……

陈以勤同意与否不重要,所有人都知道,隆庆问的是王言。

于是王言很给面子的拱手:“内阁是陛下的内阁,我等都是陛下的臣子,自然全凭陛下做主。”

“那就这么定了。”隆庆疲惫的挥了挥手,“拟旨吧……”

于是很快的,新鲜的圣旨出炉,传旨太监到皇城门口宣旨。

听了圣旨的内容,知道高拱请辞回乡了,外面的学子以及基层官吏都高呼陛下圣明,对着城里磕头,而后就散去了。

但是这件事情的影响还没完,王言还要扩大战果么。斗倒了高拱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将让高拱可以肆无忌惮的力量给打下去。目标也很明显,就是北方的那些大户。

哪怕北方大户已经被处理过几轮了,也仍旧有着不的力量。而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不是王言直接处理的。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进行一场直接的,斩草除根的大清理。哪怕是先前王言又一次的来了一遍大清查,也没能改变这一点。

毕竟事儿是下边的人办的么,虽然确实牵出了一些人,但也仅仅是应付事儿的。主要还是海瑞办事儿,巡查的时候办了不少人。

当然大清查也不是白查的,他们也都知道王言要动真格的了,不把藏起来的土地人口报上去,王言是真要大开杀戒了。所以第二次大清查是成功的,肯定还是有瞒报的,但是已经不重要了。

现在是正经种地,正经纳税,比投献大户要上缴的份子还要少。百姓不是傻子,消息也在流通,这些藏起来的土地、人口,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而然的也就都回来了……

但是中原大户们不服啊,他们从地里赚到的少了,从区域的人口身上剥削的收入也少了,经商做买卖的收入也少了。王言近年还改了盐,整了漕运,影响相当重大。

与之相对的,是一大批的工厂主资本家在大赚,是东南大户经营海贸赚的盆满钵满,是蓟辽地区的大户拿下了草原、辽东的大部分收益。

中原大户们眼看着却插不进手,当然要反抗,要表示他们的不满,要争取他们的利益。于是自然而然的,就开始裹挟着他们能影响到的人,来针对王言。

这样的人多了,大家一联结,也就形成了一股大势,一股名为‘倒王’的势力也就向王言笼罩过来。

如此再加上王言近几年不再隐藏,开始逐渐的揽权,哪怕是给钱再痛快,也终于还是让隆庆有危机感了。隆庆环顾大明,情况简直不要太好,没了王言也能升平,也有钱花,那当然是要将王言踢开嘛……

但王言又不是等死的人,不可能束手就擒,不可调和的矛盾就这么出现了,大家便就开始互相研究起来。

目前来看,是王言先拔了头筹。

高拱下去以后,王言对中原大户挥起了屠刀。也不算屠刀,毕竟他用的是法律,都让大户们去给大明做贡献了。

上上下下的一大堆的官员被牵连,人事调动频繁且激烈。王言也不怕反噬,一口气直接换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官员。

开始的时候隆庆还是很激烈的反对的,但是之后王言手下的人都安排的差不多了,又开始用上了他们的人,那自然也就不反对了。

当然也不全是投靠了谁的,哪有那么多人可以投靠啊。更多的,其实还是贪不明白银子,拍不明白马屁,办事儿也马马虎虎的人。

王言大量的提拔了这类人,给了他们施展的机会。对于想办事儿,能办事儿的人,他向来都是宽容的。

能办事儿,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实用主义,代表有良心。这样的人,其实是很容易认同王言的执政方略的。只是以前他们想投靠都没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