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五二章 再见胡宗宪(2 / 3)

他感叹完毕,转而问道,“何人接替你的位置啊?想来已经有了定论吧?”

王言微微一笑,说出了一个让海瑞和王用汲惊呆的名字……

通州码头,真是繁忙无比。

本身因为供养京城,以及超级大城市的吞吐量大的关系,这里就很是繁忙。在王言执政大兴以后,更加繁荣了工商业,货物运转的需求更加大,这里便又加倍的繁忙。

而等到了东南平定,王言的船队、海军扩大,又没有封闭海疆,大户还在走私,从天津港走水路运到通州的货物量也开始大规模增长,又一次的使得通州的码头繁忙到要爆炸的程度。

这两年工部的大工程,就是重新疏浚了河道、扩建了码头,同时又将往来天津的官道重新修了一下,算是加快了物流运输的速度……

这一天,王言就来到了这里,迎上了一个熟悉的老面孔。

“胡部堂,别来无恙啊。”

已经五十七岁的胡宗宪很显老态,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总领抗倭事的封疆大吏,不是那个严党的三把手。

如今严世蕃早都被砍了脑袋,严嵩在嘉靖四十七年老病而死,严党也彻底倒了,严嵩的影响也随着他的死消弭了。

然而尽管胡宗宪尽显老态,给人的感觉却是精神矍铄,恍惚间当年的那个意气风发的胡宗宪似乎又到了现在。

究竟是立志离乡科举入仕成就一番事业的当年,还是拜入严嵩门下青云直上的当年,却又不好分说……

胡宗宪给王言回了礼,高兴的说道:“五年不见,你是更加丰神俊朗了啊,恭喜王部堂高升了。”

“胡部堂就是客气,在你面前我还是个晚辈,哪里当得部堂之称?”

“你是实实在在的兵部右侍郎,又哪里有什么当得当不得。”

胡宗宪摆了摆手,“再者,你我本就平辈论交,今次我能回来任顺天府尹,也全是你的帮助。”

“可别,胡部堂说错了,全是陛下信重,陛下重情义,这才有了胡部堂起复啊。我有再大的能耐,也没办法解决这种事情。”

胡宗宪清楚王言说话必定感念嘉靖,哪怕有功也从来不居功,都要将功劳归结于嘉靖的英明神武。却没有多在意王言谦虚的话。

他转头看着周遭的环境,抬脚走动,感慨起来:“五年过去,这通州是更加繁荣了,都是你的功劳啊……”

说这话的时候,两人已经是到了没人的地方了。

然而王言有人没人都是一样的:“可不敢居功,胡部堂,是陛下信重,才让我二十多岁便身居高位,担当要职。幸好我是夙兴夜寐,没有辜负了陛下的期望。

今后这顺天府,可就全拜托部堂了,万万不可崩坏了好不容易立起来的规矩,不能让好不容易收上来的银子又散回去,那我这将近六年的时间,遭遇的数十次袭杀,可就全白费了。”

胡宗宪负手而立,看着忙碌装卸的百姓,说道:“你无须多虑,陛下起复我接你的位置,就是要守住你拿命拼出来的成果。

说实在话,就是我想破坏,当前的局面下也没办法。我想给徐阶他们当狗,他们也不会收我。这么多年过来,当年的人走的走,退的退,贬的贬,我也没什么关系了。要说有关系,只有陛下和你,你是我的后台,是我的同党。”

王言好笑的摇头:“什么后台同党的,咱们是同舟共济、志同道合的亲密伙伴,为陛下尽忠,为国尽职,为民尽责。不过部堂的话,让人听了还是高兴的。你说我二十七岁,已经到此位高权重之位,这心里啊,也是有一些骄狂的。”

“你能说出这些话来,那就不骄狂。”胡宗宪看了看笑呵呵的王言,叹了一声,“老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又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你年纪轻轻身居高位,也不知道是福是祸。作为朋友,作为伙伴,我得提醒你,这做官三思万不敢忘啊。”

“部堂的提醒我很感激,但是部堂……”

王言对上了胡宗宪的双眼,“我没退路了。从当年淳安我为了自保夺权、抗命开始,就是有进无退了。为今之计,唯有奋勇向前,专心王事。我是孤臣,至少当今健在之时,无需考虑这许多。

当今不在了……我观裕王尚算容人,我这个比严嵩还能捞银子的,他就是不用我,也不能给我弄死吧?那缺银子了,谁来搞?六年了,徐高张他们加一起搞来的银子也没我一个人多。

去年岁入折银两千一百万两,顺天府就上缴了一百五十万两银子。还有四百多万两,是被打服了的东南上缴的,那是咱们力主打出来的银子。

算上船队的收益,水泥、白琉璃还有皇家银行那边,我还给陛下送了将近三百万两银子,也没有压榨搜刮百姓们。反而百姓们还过好了。他们一天天嚷嚷着改革、变法,也没见有什么成效。还天天让人弹劾我,说我这个不行,那个不对,狗日的……

说远了,反正总而言之,未来十年我定然无事!”

“十年后呢?”

王言奇怪的看着胡宗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