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能在一星期之内,在顺天府拉出十万部队来。
何况哪怕是抽调了四万,三大营也还有十万兵力。哪怕去了吃空饷的,至少也还有六万兵力。这时候大明的政权稳定,民间并没有太动荡,是绝对闹不出大乱子的。
权贵大户们想要造反,也不是说造就造的,总得考虑实际情况。在顺天府,他们说破大天去,也不会有多少百姓跟他们造反,这还是考虑到实在有傻子的情况。但凡脑子正常的百姓,都不会跟着造反。
毕竟现在这时候,已经是他们人生中,甚至包括他们的祖辈口口相传的艰难,已经是他们生活过的最好的时候。过往的那么多盛世,都没有他们现在的日子好……
嘉靖哼了一声:“小小治中,掌了几天顺天府事,也敢妄谈兵事了?”
王言直接滑跪:“陛下是知道臣的,臣是直性子,年岁也浅,遇到了事情就是想要硬碰硬。当今局势安稳,正适合内部动兵。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天下皆反,大军在手,他们还能翻了天不成?”
“顺天府是好了,别的地方还不好。”嘉靖盘坐在道台上,说话还很中气十足,“大军开拔就要花银子,流水一样砸出去还听不见动静。东南真要是大乱,国朝焉能安稳?”
“陛下所言极是,陛下看得是九洲万方,臣看得只有眼前。”王言很灵活的转移了口风,“既然如此,陛下,依臣之见,还是先让俞大猷等人扩军备战,以不变应万变。那些乱臣贼子或许能搞出一些风浪来,但却无法拍翻我大明这一艘宝船。
至于扩军所耗用的开支……想来内阁、兵部等都不会同意这一笔开支,臣为陛下分忧,顺天府的工程停一些,拿出一百万两银子来支援。不过这一笔银子,臣以为还是发宝钞为宜。
可以把皇家银行开过去,承担兑换金银铜的业务,就像最开始在大兴一样。慢慢的,百姓们也就习惯用新宝钞了。”
“现在银行有那么多的金银铜吗?”嘉靖问出了问题的关键。
嘉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对于新宝钞的各种问题,他已经算是弄懂了。知道一旦皇家银行被挤兑的不能兑现金银铜钱,那么新宝钞就会崩盘,整个局面就会完全崩溃。好像当初的宝钞一样,恐慌弥漫,大明将遭遇一场大钱荒,由此引发的后果那可是相当可怕。
王言含笑点头:“陛下,银行之中的钱很充足。因为存款贴息的原因,人们都愿意拿着铜钱来存。”
“现在还愿意拿铜钱?他们也赚了几年的新宝钞,存宝钞不是一样有利息?”嘉靖有几分奇怪了。
但紧接着他就反应过来,“是因为接受宝钞的人越来越多,做生意周转也方便,顺天府之外的商人也认可,他们手里的宝钞不够用了。”
“什么事儿都逃不出主子的法眼。”吕芳丝滑吹捧。
“陛下天慧,正是如此。臣有意控制着宝钞发行的数量,使得宝钞很坚挺。而且年前臣放出了风去,说在山西发现了铜矿,储量甚广。同时银行又开始针对私铸的假币,受此影响,近来铜钱已经开始升值了。”
“山西?铜矿?”嘉靖蹙起了眉。
吕芳说道:“回主子,这是王言早都做的事情,厂卫也有参与,找了两年,在山西中条山找到了铜矿。”
嘉靖点了点头,这不是什么大事。他连储量都没问,因为重点不在于储量多少,而在于有这个铜矿,在于储量‘很大’。这就足够了。
铜价降了,铜钱没有,还是跟新宝钞一兑一。但是同时又打击私铸的铜钱,那么私铸的就不算钱,铜钱的价值自然就上涨了。那么大户手里不成钱的铜块,以及大量的私铸的铜钱,又如何?
私铸的铜钱当然可以以假乱真,但是其中的材料比例是不对的。百姓们不好分辨真假,就不要铜钱,只要宝钞……
当然这需要一些时间,但不论如何,王言最终是会用宝钞换回来更多的铜。他再铸了钱送去福建、两广,到了那边再玩一圈。
这玩意想防也防不住,毕竟法在王言手里呢,兵在俞大猷等人手里呢,谁敢找事儿不认赔,那可真是要掉脑袋的。
只有百姓们没损失,毕竟他们没多少积蓄。顺天府这边的,也早都存到银行吃利息了,手里就没几个铜板……
如此这件事便就这么定下,嘉靖想了想说道:“听说裕王近些日子感了风寒,你去看看吧。”
“是,陛下,臣这就去。”
王言拱手告辞,转身出了玉熙宫。
吕芳又出来相送,王言说道:“公公安心,规矩下官都明白。记得王府管事那个叫冯保的,是公公的干儿子,有什么事我直接跟他说,保准让公公第一时间知晓。”
“我就是这个意思。”吕芳叹了口气,“多事之秋,你也要万事谨慎小心。”
“多谢公公关爱,下官被袭杀十数次,已然麻木了。”王言哈哈笑起来,“想杀我,他们还差得远呢。隐私算计弄不死我,他们只有造反了,那他们肯定死我前边。”
“别说这些不吉利的。”吕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