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将彼辈押回河东,安邑盐场正缺人手”
“谁来押解要多少人”
赵衍摇头道“我军在上党不过六万,至少要一半人押送才能安心。若如此,长子还攻不攻若再迟些,张耳父子恐怕要再度遁逃了。”
“且鲁勾践虽死,然太原李左车、河内司马卯实力尚全,万一彼辈合力攻上党,救张耳,我军反而要落于下风,转胜为败的责任,谁能担”
“此外,被俘赵卒押去河东,见要西行,必然大躁,若因思乡念家而暴乱,别说四万人,就算四万头彘,满山乱跑,也要抓许多天了,辛郡守就不怕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河东局势,再度混乱这责任,谁又能担”
这的确是必须面对的难题,去疾有点明白当年武安君的抉择有多困难了,但他依然坚持,杀不杀办法
“长平杀俘四十万,已使赵人三代人仍恨秦人,吾等并非关中秦人,而是来自楚地,来自南郡,来自汉中,而摄政也更易律令,欲以王者之师以天下,若还是取兵道霸道的方式,这结,便越打越死了”
二人意见相左,即便将这个问题抛给“羽翼营”的参谋们,他们的想法,也与去疾、赵衍二人无异。
众说纷纭之时,便是考验一个统帅应急决策的时候了。
韩信一拍案几,止住了众人争议。
“本将倒是有个办法。”
他看向去疾“既不伤天和,使赵与秦怨恨结得更深。”
再望向赵衍“又不必耗费粮食,带来隐患,甚至能为我军攻取上党,甚至是太原、河内、邯郸铺路”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想不到什么办法,能达到这两全其美的效果“敢问将军,是何策也”
“谨遵摄政之令,不再滥杀俘虏。”
他说道“但也不全部留下,只将伍长以上军吏将尉挑出来,带去河东为隶臣,至于其余普通赵卒”
韩信笑道“统统放走,让他们带着秦军不再杀俘的消息,回到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