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煮酒(2 / 3)

秦吏 七月新番 5440 字 2019-03-18

天下豪杰皆在其中“张耳虚名无实,非英雄也,项籍虽血气方刚,然好因怒兴兵,襄邑之屠,本来轻易可下的魏地,便难以攻取了,哪怕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也只是一猛将匹夫,非成大事者也。”

郦商乐了“若这二人也入不了你的眼,那兄长觉得,这世上,谁能成大事”

郦食其将酒觞抢了回来,满饮一口,闭目回味道“南方的那位武忠侯,虽高举义旗,实则行事无耻,蓄谋多年,倒挺对老夫胃口,像是个干大事的人”

在郦食其口中“非英雄也”的张耳,此刻正在户牖乡,悼念十多年前,丧命于此的亡妻黄氏

虽然早就更名改氏,另娶了妻子,但张耳来到此地,回忆往昔,依旧伤心不已。

“我曾为信陵君门客,但在公子逝世后,微末无行,穷困潦倒,又在大梁杀人,只能脱籍亡命,流落到外黄县藏匿。”

“吾嫡妻黄氏,外黄美人也,却不嫌弃我贫贱,委身于我,又动用妻家财富,为我脱罪,助我扬名张目,张耳能成为外黄大侠,魏国名士,贤妻之功也”

只可惜,外黄城破之时,黄氏带着张耳第一个儿子张敖,来与他攀过亲戚的户牖乡张氏避难,却被张氏出卖给了贼秦吏黑夫,最终黄氏自杀,张敖被擒,又成了引诱周市、陈馀的诱饵。

那天杀的黑夫,就这样用魏地武卒义士的血,染红了他的印绶,踏着六国豪杰的尸体,踏上晋升之途

十多年前过去了,故地重游,张耳仍感到心痛欲裂,几乎哭死过去,他对亡妻黄氏的感情,倒是真挚无比。

“相邦,张氏众人带到”

张耳昔日在魏地的门客好友贯高、赵午二人带着刚招募的魏兵,从张氏大宅里,将其老幼妇孺统统押了出来

原来,这户牖张氏又分为二,分别占据了户牖乡邑东、西两个里,乡人称之为东张和西张。

其中东张势力更大,其族长名为张博,亲侄儿便是大名鼎鼎的张苍。西张势力略小,但也没差太多,其族长名为张负,张负有个孙女,嫁给了同乡穷困小子陈平

这十多年前来,因为朝中有人,陈平也日渐高升,颇得黑夫信赖,两张在乡里更是风头无二,就算张博、张负相继去世,其子弟依然能一手遮天。

只是去岁陈平卷入黑夫的“叛乱”,官府来索拿其妻、子,未曾找到,西张也好不到哪去,张苍逃匿,他们也遭到牵连,于是两家财产被抄没,族长下狱,宗族星散

眼下张耳门客抓到的张氏族人,基本是外围旁支,但贯高、赵午等,仍极力怂恿张耳,将本乡所有与东西二张有关的人,统统抓了处死,以报亡妻之仇。

谁料张耳却拭去眼泪后,摇头叹息

“害死吾妻的是黑贼,是张博、张负、陈平,与这些人有何关系呢”

此言让人大吃一惊,但更出人意料的还在后面,张耳不但释放了这些张氏族人,还从中点了一名叫“张黡yǎn”的少年,宣布任命他为魏国的大夫

“张公,你这是以德报怨么”在回临济的路上,为人直率的贯高有些想不通。

略有小智的谋士赵午倒是反应过来了“张公莫非是在效仿文公遽见竖头须之事”

张耳抚须笑道“赵午知我”

原来,春秋时晋文公重耳归国,杀死了许多政敌,一时间,国内人心忐忑,谣言四起,一时难禁,重耳正为此事犯愁,忽然有一小吏叩宫求见,原来是重耳在外逃难时,为他保管财物的竖人头须。

说起此人重耳就满是恨意,因为他在重耳困厄之时带走所有财物,使得重耳和众臣在流亡途中挨饥受东,险些死于非命。

此等小人居然厚颇无耻来见,晋文公起初拒不接见,但头须却说,有安定晋国之策。

那策略很简单“得罪於君者,莫大於凫须矣”

于是晋文公恍然大悟,宣布原谅头须,还让他做了御者近臣。

一时间晋人奔走相告,都认为“头须窃君之藏,今且仍旧录用,况他人乎”竟安下心来,打消作乱的念头,晋国的内乱这才彻底平息。

张耳宽恕了曾害死结发妻子的张氏族人,便是在效仿晋文公故计

“魏国受过我恩惠的人很多,与我结仇的人也很多。”

作为昔日的黑社会老大,张耳很清楚,自己虽已奉项籍之命,拥立魏咎为魏王,他则做了魏相,但不买账的人,与自己昔日有过节拒不归顺的人,还有很多。

眼下若宽恕户牖张氏的事传开,定能打消各地豪强轻侠的担忧,让他们踊跃来投。

张氏已散,那些旁支散宗,就算杀了,也难解张耳心头之恨,不如充分利用起来。

这一切,都是为了壮大新兴的魏国实力

虽然被郦食其说成是“楚之傀儡”,但张耳却不甘心于,只做一个牵线木偶。

他很清楚,想在这乱世占据一席之地,想为亡妻报仇雪恨,靠的是占据的地盘,手里的兵卒。

现在的“魏国”,就是个空架子,除了临时的首都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