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心不古,通过圣人教化能解决吗?不能。因为这和圣人教化没关系,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沦丧。
因为这就是道德,这就是人性,人就是这样的。
古时候是,现在是,未来也会是。
……
笔下的字,张牙舞爪,择人而噬。似乎捅破了某一种默契的禁忌,脱困而出。她停下了笔,再一次将自己写的东西看了一遍。脑海中,却是想着许多的,曾经生在“他”的身边的一些例子——那一些人,那一些事。在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并不算是坏人,甚至于是很好的老实人。
当然,必须要加一个前提,是“熟人社会”的老实人——当他们遭遇了陌生人,或者闯入到生人社会之后,立刻就会露出自己的獠牙。老实人况且如此,更别说一些本来在“熟人社会”中,就不怎么老实的人了。
你以为摔倒在地上,讹人的老人就是坏人,是坏人变老了么?不是。只是,扶起他的人是一个“陌生人”罢了——仅此而已。一个熟人,扶起他,他排拍屁股就走,什么事都不会有。一个陌生人,扶起他,那他就会赖上你,是你撞得。为什么呢?因为在固有的“熟人社会”的法则里:
陌生人就和彗星一样,是七八十年才能够遇到一次的。彼此并不会有生活上的交集,没有利益的交往。所以,一旦有机会,就要从生人的身上,咬下一口——咬了一口,未来能够遇上的几率也不大。
这,又是一个“道德”的范围的问题。
……
她又写了半页纸。才将内容写完。
关于道德。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让人不得不思考,不得不想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她的脑海中,有关“熟人社会”向“生人社会”展、变化时候,所会出现的问题,一点点的碰撞,交织出耀眼的火花……在最初的社会当中,一切又都会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