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小十是大家的事情(5 / 8)

侯门纪事 淼仔 15378 字 2016-09-18

抱着诸大路坐一个车,说起话来。

“我们赶得是时候吧?说宝珠是四月里生。”

“是时候,也看宝珠生孩子,也看过掌珠玉珠有了喜。这是我们烧了多少香,总算有了。”张氏一怔神,又笑容满面:“二嫂,四月里有殿试,咱们住上一个月,还能看到掌珠女婿得官呢。”

邵氏笑得合不拢嘴:“得官就好,得官我就放心了。”

诸大路插话:“我是来庆贺有小弟弟和得官的,不得官我可白来一趟?”

邵氏张氏一起笑:“是啊,你是代你祖母和母亲来的,可不能不得官。”

邵氏觉得这话口彩很好,就是回来庆贺得官的,这不是非中不可吗?独乐不如大家乐,就把张氏也恭维上几句:“说起来三弟妹你家女婿更好,早就是个官了。”

张氏乐着,把宝珠提起来:“再好,也不能和宝珠比,宝珠女婿如今住王府。”

“咳咳咳,”诸大路大声咳嗽,三岁的他就知道这句话:“不能乱说。”

这是邵氏张氏教给他的,不能乱说住王府的话,这话是犯忌讳的。明明不是王爷。

邵氏张氏是从国公府里听来的,国公府里很欢喜,偶然有几句话出来不对头,老国公夫人劝媳妇们改过这话,邵氏张氏会了,诸大路也记得牢牢。

邵氏张氏笑了:“好好,咱们不说,你四姨母是住在大侯府里。”诸大路一本正经点头:“这话很是。”

说是这样的说,但车在忠毅侯府门外停下,下车的邵氏张氏一起晕。

“我的天呐,这大门,怎么这么大?”张氏扶着额头,很想数清楚是几开间,但眼前光线晃动,五间大门数上几遍还是个不明白。

邵氏满意的叹气:“神保佑宝珠啊,这大门多气派。”

褚大路早跑进去,对着大门就进。

“哎哎哎,这是谁家的孩子,这里不能乱进。”守门的人不认得他。

另一个人认认,这个是从山西跟来的,笑道:“这外面站的不是二太太三太太,”

褚大路昂脑袋:“还有我,我是褚大路!”

两个人想起来:“方家的表公子?”

“就是我呀,祖母和母亲让我回来道贺的,你们不让我进去,我可怎么道贺呢?”褚大路说得清清楚楚,毫不打顿。

门上人出来见邵氏和张氏,问过路上安好后,道:“太后在呢,平时这大门是不开的,侯爷轻易也不走,您看?”

邵氏张氏会意,回首招呼从山西同来的老婆婆们:“咱们走几步儿,前面还有个门。”

老婆婆们不能领会:“这大门就很好,我们进京里一是看看老太太,二是看看世面广大,怎么不给进?”

“太后才走这门。”邵氏张氏费力的解释一通,门上人分一个带路,请她们角门里走,另外有人去回话。

安老太太在正殿里陪太后说话,小六的木床放在一旁。正说到小六满月,封个什么爵位又大又有口彩,丫头们进来一个,向老太太耳边说上一句。

老太太出乎意料,她知道邵氏张氏要回来看女儿,但今天没想到出现,脱口道:“是吗!”

太后见她神色有异,就问出来:“是宝珠要什么吗?”

老太太定定神,有了主意。

来的不是别人,是她的两个寡妇儿媳,为宝珠在山西出力这些年,老太太和宝珠都有感激。

还有她住山西的时候,说得来的几个老婆婆们,有的年纪比老太太还要大,大老远的来看一回,这算是西去前的见面不是?

老太太想得给她们体面,让她们能来见见太后才好。

就起身恭敬地回话:“是我的两个儿媳到了京里,”

太后想起来:“是按月给加寿送土产的那两位?”

老太太大喜,太后是记得的:“正是她们。”

太后道:“那带来,我见上一见。”

老太太从容再回:“她们还带来山西的几位年高老人,我住在那里常同她们说话,全是有德之人,大远的路来看宝珠,请太后开恩,也容她们拜见可好?”

太后神思恍惚上来,一腔乡愁不可遏制地浮上心头。家乡来的年高的老人,让她想到她不能送终的父亲和母亲。

他们老去的模样,自己也不曾见过,也许这里面会有一个人肖似母亲也不好说。

太后强自镇定:“我都见见。”老太太感激泣零谢过,扶着丫头出来,先行对她们做一个交待。

……

客厅上正在热闹,老婆婆们看着什么东西都是稀罕的。抚着桌子问邵氏:“这里面镶的不是咱们那河底下的石头?怪白的,怪俊的,这石头也能卖钱?”

邵氏笑道:“那是玉石头,不是咱们那河底下石头。”

另一个指着墙上的画问张氏:“这是这里奶奶想我们那野地里景?找人画的乱草根子野花大山鸡?”

张氏含笑:“那是锦上添花,锦鸡,不是山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