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草包驸马抢差使(5 / 7)

侯门纪事 淼仔 12856 字 2016-09-18

“回皇上,娘娘是皇上元后,自入太子府中不曾有过失。以臣来看,娘娘有太子殿下,没来由嫉妒别人没有道理。这事情当细细查明,以还娘娘和太子名声。”

皇帝没意外,御史们几天里上奏折,也有为皇后说话的。满朝文武要是没有一个为皇后说话的,那叫出了鬼。

各人各心思,人数多出来,心思也就五花八门才对。

皇帝敷衍着:“爱卿言之有理。”

马浦得到鼓励,进一步道:“是以,臣以为,侍郎柳至是娘娘同族,他查此案难免要让人怀疑不公,不如请侍郎鲁豫同查梦回三国。”

皇帝午后就和臣子们会议,有些累了,有些漫不经心。

面前浮现出不太能干的驸马爷鲁豫的面容,他是太上皇一生不看好的人,自己登基他来表忠心,是个乡下人表忠心皇帝都要,对他也表示欢迎。

皇帝想这案子有什么可查的呢?

事情起因由柳义受皇后指使求符纸而起。

皇后有话交待给柳义没有?皇帝和她是多年的夫妻,深知道她肯定求了。

怕事情闹大,当场柳义丧命,把皇后关个禁闭。

凡事要顾着太子,皇帝没想过深究。没有人敢对他说会与太后有关,皇帝也不会往太后身上想。

柳义死了,这就行了。

同时,他也觉得再杀几个大天道观的人就可以结案,在这里让马浦的话提醒。

沉吟一下,这事情办得简洁而且含糊。马浦说得有道理,皇后是柳氏女,完全交给柳至去办不合适。这里还夹着一件事情,就是臣子们是互相监视,不是互相买好。

他们全好在一处去,眼里还有皇帝吗?

手边,压着几个奏折,是上个月里梁山王萧观接连上的。头两个全是指责葛通。

葛通的算盘打得快天下人都知道,头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就是萧观。

王爷手里有一袋子面,揉成五个饼,分派得正好。葛通跳出来,说毁去重做,分成六个,有一个归他,是因为上一锅里有他外祖父一个。

皇帝都不答应,但他不用怎么反对,还有梁山王萧观在,他要是不起作用,皇帝也不必用他。

皇帝和萧观都有同样的心思,凭什么是你外祖父,你过继个儿子就想让他当郡王?

所有郡王和王爷全是投对胎。皇帝认为葛通没有相等功劳,萧观认为葛通痴心妄想,小儿本性贪婪。

王爵里面分一杯吃吃,哪有想想那么简单?

萧观对付葛通的主意都不用想,眼皮不眨就是一个。他在分派明年战役时,压根儿没有葛通的份儿。

没有功劳,你葛通这辈子只能是个将军。你儿子想当郡王,等他长大自己慢慢的混,混不到手,梁山王表示爱莫能助。

这样的安排皇帝都赞成,把葛通狠狠敲打一回也不错。但陈留郡王跳出来反对,萧观把葛通划到长平郡王帐下,陈留郡王强行把他留下。长平郡王争不过陈留郡王,也就没有办法。

萧观不给葛通仗打,陈留郡王不买王爷帐。

这就随后,萧观指责陈留郡王的折子也到京中。王爷的意思在字里行间要皇帝下圣旨斥责陈留郡王,但皇帝收到这样的奏折,却微微地笑了。

按民间说法,陈留郡王是他的亲家劫婚厚宠。东安、靖和、定边三个人死去,名将当数陈留郡王为第一。

他要是不这时候跳出争,皇帝都认为他不聪明。

陈留帮葛通没有助长他的意思,就是时机已经成熟,他要和梁山王争兵权。不过是借着葛通说话。

皇帝留中没发,让他们互相不和去吧,还是那句话,他们要是关系好得蜜里调油,皇帝可以睡不着觉。

他只就萧观明年要打的仗,叫来大学士、袁训和户部尚书商议。

现在对上马浦的话,柳至办案,也要有人监视才行。这就显出鲁豫是再合适不过,他不强干,却有忠心。

这能反复验证鲁豫的忠心,又能让他跟着柳至学着点儿,还能从另一个角度看看柳至心思。

皇帝点了一点头,对马浦说了个好字。

马浦得到鼓励似的,很想得寸进尺,谢过皇帝认可他的上谏,再说下一件。

“皇上,最近娘娘颇受非议,袁加寿年纪小小,倒是贤德名声出去。以臣来看,这小小的孩子尚且需要教导,不能由着性子行事。”

皇帝把面色一拉,淡淡回他一句:“卿是在非议太上皇和太后?”加寿是太后养着,她不好,就离太后不远。

马浦喏喏不敢再说,退出来后,暗想自己这个试探还不错。果然一说到太后皇上就要翻脸。

皇上这护短是护定了,为臣子的也就更打量定了。不能容太后强压后宫,也不能容忠毅侯强压朝臣。

走出来见魏行,把话对他说一遍,魏行也说不着急。两个人都知道权臣之路不是几年就能铺就,先回刑部去告诉鲁豫,把马浦带出来的圣旨宣给他。

鲁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