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会儿。
辛雅接了一个电话说了几句英语后就和张烨潘院长一起回了办公区迎面正是大约十几个肤色各异发色各异的外国人。
一个中年白人看向张烨“张?”
辛雅用英语介绍道:“这就是张烨教授。”
中年白人很热情“张终于见到你了”
“你好。”张烨也不知道是谁反正握手呗。
那边有个看着像英国人的四十岁左右的男子也走过来上来没说别的直接问了一个戴尔猜想相关的公式运算他应该是有些疑问。
辛雅和潘院长给张烨介绍。
“这是牛津的费尔斯博士。”
“这是剑桥的贝克教授。”
“这是东京大学的加藤教授。”
“这是”
张烨又是一轮寒暄应付不时还回答几个关于戴尔猜想的问题这里面只有两个人他曾经见过是跟颐和园国际青少年数学大赛上认识的数学家其他人都是第一次见。他们对张烨显然很感兴趣问了很多事情并且剑桥的贝克教授还当面直接邀请张烨加入剑桥大学。潘院长和北大数学系的很多人都眼神不善张烨当然是没有答应贝克教授很遗憾只说欢迎张烨随时来剑桥参观交流想和张烨保持联系因为他可能对张烨解开戴尔猜想的手法特别感兴趣希望以后能有合作吧。
唯独那个日本的加藤教授问了几个跟猜想不太相关的问题。
加藤说英语“你是什么学校毕业的?”
张烨看看他“传媒大学。”
加藤看看他再问“教你数学的是哪位老师?”
张烨答道:“那就多了幼儿园的小学的中学的大学的你想听哪个?”
加藤还问不确信道:“戴尔猜想真的是你在现场独立解开的?”
张烨笑道:“不是我解的难道是你解的?”
潘院长蹙蹙眉头你什么意思啊?
辛雅瞟过去一眼“加藤教授问题还真多。”
加藤微笑解释道:“我只是好奇没有别的意思一般数学猜想的破解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多个团队无数数学家甚至是几代人的集体努力才做到的戴尔猜想的破解太突然了。”包括他在内的好几个日本数学家直到现在也不太相信这么一个二十四岁的年轻人竟然独立解开了一个世界数学猜想在他们的感觉上要是个美国他们相信要是个英国他们也相信可唯独对方是个共和国人这就让几个日本数学家疑虑大增就算事实已经摆在眼前他们也始终不认为共和国人能有这个水平。
张烨瞥瞥加藤。
北大数学系的老师们闻言也全都有点不爱听了。
辛雅对张烨道:“加藤教授在验证你的破解方法时先后提出了很多认为错误的地方嗯虽然最后都被证明为错误不成立但加藤教授在学术上的细心是我们很多人都值得学习的。”表面上夸实际上是讽刺在这些天的论证工作中几个日本和韩国还有一个美国的数学家都给他们制造了不少工作量这个说这里不对劲那个说那里逻辑错误结果最后呢大家算来算去还是没有问题凭白走了很多弯路也让验算工作的进程慢了许多辛雅和很多参加验算的共和国数学家也都很有点意见。
韩何年一看只能出来打圆场“欢迎会也没多久了我看大家先去大礼堂休息吧人太多这里地方也太小。”加藤虽然早就来了共和国参加戴尔猜想的论证工作但实际上作为东京大学的一员他也是日本大学访华团队中的一员是今天的主角韩何年不想大家关系闹得那么僵一切要以大局为重这些人可也是这次日本首相访华团中的一组队伍是政治任务。
“走了。”
“对去礼堂吧。”
“快开始了。”
加藤也没再说什么和另一个日本数学家多看了张烨几眼就和大家一起下楼了在潘院长的带领下往礼堂走。
辛雅低声对张烨道:“甭理他。”
后面一个北大数学老师也道:“张老师要是美籍华这几个日本肯定什么质疑都没有狗眼看人低
辛雅招呼道:“走吧。”
“你们先去吧。”张烨道:“我得找个地方先背背稿子。”
辛雅点头道:“好那一会儿见记得坐前排给你留着地方。”
张烨的心情并没有被打扰因为在他那个地球的时候这厮就对日本来没有过任何期待。
楼下。
张烨戴着墨镜一个人在湖边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坐下开春了天气转暖了周围都是绿油油的嫩芽湖面也很美。
电话响起。
是老妈“儿子。”
张烨道:“妈什么事?”
“你于嘛呢?”老妈问。
张烨抖了抖手上的演讲稿“看稿子呢一会儿非让我上台讲话。”
老妈声音很兴奋“我同事说刚才网上有个新闻消息说你当副教授了?真事儿还是假的啊?”
张烨:“真的我还说回去以后再跟您说呢。”
老妈:“嘿呦喂还是我儿子厉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