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种种原因,给中断了。一直到八三年的时候,才又有了春晚。
家里的瓜子花生是不缺的,林百川有很多的复员的老战友,在各行各业,林雨桐也没怎么见,但是这种小东西,好像家里也没怎么缺过。
几个女人嗑瓜子吃花生,辛甜就说:“你们这说有也就有了,你们说我吧,自从生了援朝,这两年都没动静了。”
晓星就说:“那得去看看……要不看看中医也行啊。你跟我大哥,也总不能住大院吧。爸要是在位子上,这地方那就叫咱住。要是不在位子上,以后咋办。有干休所给咱爸,可这地方你跟我哥带着孩子住也不方便。还是得争取分房子。先占着再说。如今分房子,不考虑人口问题也不可能,那些人可能闹了。我都愁死了。这个生了,我得赶紧再抓紧生一个……”说着就说林雨桐:“姐,你这一胎怀的真是时候。”
能不是时候吗?掐着点怀上的。
老太太就说:“生!一个个的都赶着生,这生下来可怎么带哟!”
谁说不是呢?
大年初一回厂里,就听到消息,范云清于大年三十晚上,生了。
生了男孩!
取名叫吴耀。
林晓星赶紧跑过去瞧,“怎么生的这么早?”
吴老太说:“早几天晚几天是有的。没事,孩子壮实着呢。”
林晓星把红糖和鸡蛋这些放下,坐了半天,见吴老太把大人孩子都照看的挺好的,才放下心来,回来就跟苏瑾说:“都说我妈照顾老太太,我瞧着,我妈那日子,要是离了老太太也过不了。”
两口子正说话呢,门被敲响了,是范舒拉。
“那个……”范舒拉把手里的东西递过去,“听说姑姑生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帮我送过去……”
“我不去!”林晓星扭脸,“你为啥自己不去?”
范舒拉抿嘴:“我这不是……没脸见姑姑吗?”
“你就是去了,她还能把你赶出来?”林晓星不叫她进门,逼着她去。
范舒拉就赶紧道:“你先叫我进去,我还有点别的事。”
啥事啊?
“你有啥生孩子的秘方没有?”范舒拉就看着晓星的肚子,“你说我咋就怀不上呢?”
“那你两口子去医院看看呗。”林晓星就说:“别一个人去,我跟你说,这生不生孩子,这是两人的事。谁说毛病就在你身上的!”
范舒拉蹭一下站起来:“你说的这是啥话?你姐夫能有啥毛病。”
“我姐夫没毛病。”林晓星怼她,“我表姐夫才有毛病!”
“你们家苏瑾才有毛病呢。”范舒拉怼回去之后,转身就走了。
又是一个不欢而散!
林晓星气的跟苏瑾道:“这是要分房子了,有变动了。急着找我妈呢。”
苏瑾心说,我能不知道吗?
哪怕是放假了,这些人私底下也没有少相互串联。
一开年,就派了工人代表去工会,要跟厂里谈判,他们的意思呢?按照人口来解决。
定的标准是六口人。
家里的人数达不到六口的,这次连资格都没有。
人口超过六口的双职工家庭,先得满足这个条件,再看工龄和职称。
林晓星遗憾的看林雨桐的肚子:“加上这个才五口,不行把奶的户口给过到你们户口本上……我这边……到时候把苏瑾他爸他妈的户口弄来……”
都想歪点子呢。
厂里肯定得考虑这个问题嘛。
就问这些代表,如果出现新增的人员,这个算不算。
这就没法说了,有些说算,有些说不能算。
得!他们自己内部都不能达成一致了。
丹阳都问她爸:“这房子到底还盖不盖了?”
这孩子的普通话现在说的不错,国家刚出台的,要求推广普通话。
不光是学校,就是厂里也是一样。宣传科在车间在科室,不停的做着这个推广宣传。要求在厂里的时候,要用普通话。相互学习,相互订正,共同进步。
然后满楼道都是那种蹩脚的老土普通话。
开春了,朝阳也勉强能送托儿所了。那就送去吧,送去省心。
隔壁的桂兰还找林雨桐,说了:“咱们厂好几个职工家属,不是没工作吗?老头老太太的,说是能帮着看孩子,一个月也就一两块钱,要不要把孩子送过去……”
不用!我可不放心别人带。
林雨桐就说:“孩子舅妈在托儿所呢,能帮着看。”
桂兰一拍脑袋,“我把这事给忘了。”
等人进去了,苗大嫂才拉着林雨桐又说:“……你还不知道吧,小草自从病好了,就没再上学了。”
“不是送回老家了吗?”林雨桐也奇怪呢,“难道老家不叫上学?”
“哪里回老家了?”苗大嫂朝一个方向指了指,“机械厂你知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