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烟,要不然估计你真是把人家姑娘带不走的。”
老三带着徐强一路的介绍,这个是谁谁谁,以后见了要叫叔。那个是谁谁谁,清平小时候,可爱抱清平了。清平那时候都是叫他达达的。你就跟着这么叫吧。
达达的这个称呼,跟叔叔是一样的。有些人家,把父亲的亲弟弟不叫书,叫达达,排行老三,就叫三哒。
如果称呼一个外姓人达达,这就是个极为亲近的称呼了。
徐强想记住的,可一个人脸一个人脸的晃,哪里记得全。嘴上诚恳的说,记住了,肯定记住了。其实转脸就忘了。
心里还想着,以后跟清平回来的时候,多见几回,自然也就记住了。
因着人多,哪怕是徐强特别慷慨,烟酒茶给的特别痛快,到最后甚至是红包上了,可等到老丈人家门口,也都走了三个多小时。
太耽搁时间了,因此到家里了,原本还该热闹热闹的,毕竟小舅子多嘛。结果这都热闹不成了。
清辉就在那里起哄,“大姐夫,这往下我们这些课都是小的,您看……这不得意思意思?”
当然得意思意思。
从清宁开始往下,清丰、清辉、清远、清安、清收、清涓、清雪、清雨、清悦,十个弟弟妹妹,一人一千,这就是一万。
杨美丽就在一边喊:“大姐夫,我们这些弟妹,不给算?”
惹的大家都笑。
徐强赶紧说:“弟妹才是主人。以后回来主要是得看弟妹的脸色的。”
于是花花和杨美丽一人又是一千。
这里面还有个小辈,清丰和花花回来了,不过没带孩子,但徐强没失礼,给了孩子一个两千的红包,叫人家父母帮着收着。算是有那么一码事。
然后再就是给厨房那些帮忙的,一个大红包,给礼房那些执事的,又是一个大红包。
这才算是把在岳家该出的红包出完了。
在清平都盘腿坐的脚麻的时候,房间门才被打开,从盖头下面的缝隙看,是徐强进来了。脚上的那双鞋是两人一起买的嘛,她认识。
然后就被塞了个胖娃娃到怀里。
男方来接亲,是要带个孩子来的,一般都是亲眷家的男孩子充当这一角色。
这回被徐强带来的是江水家的宝贝疙瘩。清平常跟于文文见面,也常见孩子。这小子从下面一瞧,是熟悉的人,立马咯咯地笑,伸着手要拽清平头上的盖头。
清平心说,这江水和于文文也是心大的,真就敢把孩子抱来。一会子放鞭炮了,再给吓着了。
她抱着孩子,徐强伸手叫抱她,吓的她叫喊:“你慢着点,怀里这个是宝贝疙瘩。”
“嗯!”徐强也笑:“我知道,怀里这个是宝贝疙瘩。”
这言外之意,惹的人哄然大笑。
清平的脸烧了起来,人都被塞到车上了,才想起来,这还没哭呢。
撩起盖头打算看老妈的脸呢,就见眼泪长流的是自家爸,然后自家妈端着一盆子水,泼到了车后面。
嫁闺女的时候是这样的,嫁出去的闺女如同泼出去的水。
然后清平那点伤感立马没了,鼓着个腮帮子气呼呼的。您就这么迫不及待的泼我出门?
忙忙叨叨的,也没人在乎新娘子的感受。
这话是真的,好似到了结婚这天,最没事干的就是新娘子了。
大家忙啥呢?
忙着把嫁妆往车上抬,一些亲眷忙着上车。
马小婷急急忙忙的拉住李仙儿:“大嫂子,你给清平带挂面了没?”
李仙儿摆手:“我有没闺女,我就不带挂面了,跟谁都不来往。”说的十分霸气!
带挂面又是一种风俗。
挂面,谐音是挂念。
带一小撮子挂面,就是说对嫁出去的闺女心里存着挂念。既然有了挂念,那往后的四时八节的,就得来往。
一般家里的女儿出嫁,像是叔伯姑姑舅舅姨妈这边,都会带一撮子挂面,用红绳子绑起来。带着个挂面出嫁了,那一般情况下,你不能不跟人家来往的。
就像是林家,林家两房,每一个舅舅姨姨都给带了挂面。没能亲自来的,都叫林玉康两口子给捎带来了。意思是,这个外甥女他们是挂念的。
英子的想法其实是,最好别带,带着还不好办。
结果人家给带了。
林玉奇林玉玲包括蓉蓉,也都给带了一份。
更不要提生子了。
林雨桐跟四爷这边给带的是双份的挂面。
结果到嫁妆要走了,马小婷才想起没准备挂面,问李仙儿,人家李仙儿说不给带。
她是想着过来看这边有挂面没,直接捏两根给带上就行了。结果英子一听她问挂面,就说家里没有。不来往才好呢。
马小婷却不会真的不带。她也有她的精明,一看清平结婚这阵仗,就知道来往是划算的。
想从李仙儿这边借几根,她说